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2.7.17~2012.7.23)
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2.7.17~2012.7.23)
發布單位:環保署
二氧化碳排放量與歐洲花粉症流行有關
近期1份泛歐陸的研究顯示,過去30年間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上升,可能是歐洲(尤其都市)花粉數(pollen counts)升高的原因,嚴重影響大眾健康。科學家假設溫室效應影響花粉期與量,人們生活型態的改變與過去幾十年來空氣污染的惡化可能也是原因之一,但至今確切的誘發機制尚未完整解答。研究人員在將花粉數及趨勢與平均氣溫及其趨勢比對後,判斷氣溫的增加並非誘發花粉症的主因,然而人為造成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加,才可能是影響因子。由於都市的熱島效應與其較高濃度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空氣污染物,使都市的API(年度花粉指數)明顯高於鄉下地區,且近期某些過敏源樹種被廣用為都市裝點植栽,也可能是造成都市花粉症患增加的原因,而花粉期增長的原因除了暖化效應外,也可能是因為從它洲引進外來樹種所造成。
歐洲推出塑膠回收認證機制
經2年醞釀,歐洲塑膠再製、回收與收集業者同意推出一個泛歐洲的認證與審核機制,名為「EuCertPlast」,將既有的CEN14343標準推行於後消費塑膠回收(post-consumer plastics recyclates)。該專案由歐洲塑料回收加工協會(EuPR)等數個塑膠回收商會與一些塑膠回收廠商合作執行,已準備實施第1次工廠層級的試行審查。該機制可確保塑膠再製廠商能從獲得EuCertPlast認證的回收商身上,得到以標準程序處理與符合環境標準的高品質回收品,且再製業者已準備好使用更多後消費塑膠品,因此該項認證機制可能促成歐盟訂定更高的塑膠回收目標。再者,德國藍天使標章也會在2013年實施該機制,爾後購買生態友善商品的消費者將更有保障。
美國國會議員促美國環保署儘快定案溴化阻燃劑法規
美國26位議員力促美國環保署(USEPA)儘快將溴化阻燃劑法規定案,認為近期USEPA對7項多溴聯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PBDEs)規範的提案,為保護美國人民免受此類有毒化學品危害邁出重要一步。此類複合物被認為會影響神經系統、干擾甲狀腺素濃度且恐致癌。提案規範的7種PBDEs中,有6種已不再於美國製造或輸入美國,而第7種PBDE-十溴二苯醚decaBDE-的幾家製造商也宣布在2013年前停止販售。在毒性物質管制法(TSCA)下,USEPA擬要求意圖製造或進口PBDEs或其產品的廠商須先通報,且其配方須通過健康安全測試,USEPA提案預計2013年底定。
國際能源總署籲各國利用太陽熱能
國際能源總署(IEA)發表報告呼籲各國支持太陽熱能,指出太陽熱能可以滿足全球1/6的加熱或製冷(heating and cooling)需求,在2050年前每年省下8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約等於德國全年的碳排放量。報告指出全球開發商有潛力裝設3.5兆瓦小時的太陽熱能熱水及暖氣系統、1兆瓦小時的冷氣系統及0.2兆瓦小時的游泳池加熱系統。IEA於2009年指出,加熱的需求約占全球能源需求的47%,因此太陽熱能的開發對應付氣候變遷有相當的貢獻。IEA另一報告則指出,愛爾蘭準備在2020年前將再生能源的比率調整至40%,主要靠風力及海洋發電。
車輛碳排放規定應考量電動車上游溫室氣體排放量
美國研究建議車輛排放規定應考量電動車整個生命週期的溫室氣體(GHG)排放,才能使排放法規具科學基礎、促使製造商繼續改善電動車能效及實現車輛減排GHG規範的最大利益。目前在歐美規範體制下,電動車GHG排放量被視為0公克/英哩,但不同於汽油車,電動車主要排放量產生於發電時的上游,現今法規只考慮排氣量,無法完全計算電動車GHG排放量。研究發現若納入上游GHG排量,由美國電力網供電的電動車,平均仍比同級汽油車少排放56%二氧化碳。由於排放限值由廠商全部車輛平均排放量來計算,認可電動車0公克/英哩排放量將使汽油車平均GHG排量升高。
美國環保署補助紐約州3項環教專案
美國環保署(USEPA)撥款補助紐約州執行3項環境教育專案,其中哥倫比亞師範大學將支援較小型的環境教育方案,如實用的教室環教課程、領袖峰會、網路研討會等,羅徹斯特技術學院(RIT)則將用來教育兒童照護工作者,該如何減少家庭環境中的有毒物質,約克夏先驅學校區域則將此資金,用來訓練教師與學生如何施行社區型的水污染預防方案。USEPA區域行政官員表示,提撥資金的用意在於強調教育青年人環境知識的重要性,如RIT的專案即在提升兒童(包含極幼的)的環境品質與健康。USEPA地方與全國性的教育專案都在推廣環境管理工作並支持優良的環境教育,自1992年起,USEPA已提供超過5,500萬美元的環境教育基金。
美國電池聯盟擬發起全國一次性電池回收計畫
由美國4家主要電池製造廠成立的非營利組織-電池回收集團(Corporation for Battery Recycling, CBR)宣布正在尋找事業夥伴,並準備發起全國性電池回收計畫。CBR總裁表示,一次性電池業至今未能執行大規模回收計畫,其原因是之前生命週期評估研究,皆認為回收電池會帶來負的淨環境效應,因為運輸與處理程序過分耗能及回收電池僅能得到低純度物質。直至2010年麻省理工學院所作的生命週期評估,發現電池能以獲得正環境效益的方法回收,CBR才成立,且同時加州更新版的製造商延伸社會責任法規,也將要求電池製造商管理自家廠牌電池的回收與處置電池。CBR希望能在2013年後的5年內回收20%的家用電池,並在10年後達到40%,而其計算基準將為市場用量的3年移動平均數。
德國團體以行動教室啟發學生綠色思維
4年來,KJG團體教育者的行動生態實驗室穿梭在南德間,其能源實驗引起年輕人對氣候變遷與永續性產生興趣。此「氣候動車 (Klimobile)」車頂裝有太陽能板,將收集的電能儲存於座位下額外的電池中,除可供給車上廚房使用,更重要的在於提供實驗電力,宛如一台移動式的實驗室與圖書館。Klimobile藉由互動技術讓年輕人感到有趣及興奮,學生喜歡諸如能源腳踏車等裝置,他們能夠藉由踩動踏板而使電燈發光,團隊也設計能讓學生測量各個建築物能源耗量的小儀器。有鑒於其對地方的有效貢獻,KJG團隊在2009年受頒1萬歐元,並連續2年被列為「聯合國永續發展教育十年」的正式方案。
國際安全認證公司推出零廢棄認證機制
UL Enviornment公司針對企業推出一項新的環境宣告服務,該服務涵蓋了數種廢棄物相關行為,從垃圾減量及垃圾掩埋,轉向推動至回收率與能源回收率提高等,宣稱自己是「零廢棄」的企業,現在可以選擇以這些認證來支持其環境可信度或證實其宣言。UL的認證服務中包含3種垃圾掩埋轉向宣告(landfill waste diversion claims),分別為垃圾零掩埋、近乎零掩埋(企業達到轉向率(diversion rate)98%以上)及掩埋垃圾轉向率(轉向率80%以上)。經過認證的企業與設施之名稱,將會被儲存在永續商品資料庫中,並能將認證標章用於宣傳與行銷上,而根據UL說法,此舉能讓企業獲得額外的市場信任與競爭力。
全球DDT使用情況無顯著改變
研究顯示,自2000至2009年,全球使用DDT來控制疾病如瘧疾的情況並無顯著改變。合成除蟲菊酯類(pyrethroids)殺蟲劑也被廣泛使用,但昆蟲似乎已對這類殺蟲劑產生抗藥性,因此含這類殺蟲劑的捕蟲網效果已遞減。2004年斯德哥爾摩公約強調使用DDT替代物的重要性,然而至今卻仍不確定該公約是否已達到目標或應另訂新計畫來限制DDT的使用。這項研究蒐集有病媒控制計畫的125個國家的數據,顯示瘧疾是最主要的病種,其次是登革熱,利什曼原蟲症等。就地理分布而言,東南亞每年用掉3,623噸DDT,約占全球用量的82%。合成除蟲菊酯類殺蟲劑每年的全球用量僅413噸,但使用面積最廣,約占全球殺蟲劑使用面積的81%。最後,研究建議,將來在研擬病媒控制計畫時,應把對蚊蟲抗藥性及殺蟲劑的有害效果納入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