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Archive for the ‘5-1.重要國際環保新聞’ Category

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2.4.17~2012.4.23)

五月 31st, 2012 Posted in 5-1.重要國際環保新聞 | No Comments »

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2.4.17~2012.4.23

發布單位:環保署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新市場機制廣獲支持

對於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UNFCCC )可能的新市場機制,大多數已提交意見的國家表示支持以行業別為基礎的方向,此亦是歐盟所支持的方式。2011年在德班(Durban)舉行UNFCCC會議,同意採市場為基礎的新機制,各國亦於近日提交意見。但中國則提出相反意見,聲稱任何新機制必須是依既有清潔發展機制(CDM)和共同執行(JI)計畫,且只涉及已承諾執行具法律約束力減量目標的已開發國家。歐盟表示,新減碳機制應主要由各主權國家(host country)運作,而非如CDMJI由國際組織運作。歐盟盼望該機制在2012年卡達會議後很快就能啟動。

 

歐盟執委會敦促會員國有效轉化廢棄物為資源

歐盟執委員報告指出,表現優異的歐盟會員國,可達70%的垃圾回收率,且幾乎不掩埋垃圾,但仍有其他國家須掩埋3/4的廢棄物。其原因在於前者結合了經濟工具,透過掩埋、焚化稅與禁令、生產者責任制和垃圾產生者付費(pay-as-you-throw)等,有效將廢棄物流轉為永續途徑。歐盟若要達到廢棄物法規所訂目標與資源效率標準,必須複製上述方法至其他會員國。歐盟執委會同時鼓勵會員國更有效執行現有廢棄物法規,因為落實歐盟廢棄物政策,可增加40萬個工作機會與每年420億歐元商機,而改善廢棄物管理則可達成「歐洲2020策略」中智慧永續的成長目標。

 

美國環保署擬要求以電子方式提報化學資訊

美國環保署宣布擬訂定法規,要求以電子方式提報毒性物質管理法(Toxic Substances Control Act, TSCA)規定之某些資訊,以致力於增加化學品資訊透明化和公眾使用。電子提報將可加快速度,使美國環保署藉此公開資訊、提高準確性,並使公眾得以快速且更易獲取化學資訊,其範圍包括有關化學測試、健康和安全性研究及其他資訊。在未來幾個月內,美國環保署為使潛在用戶熟悉新要求,將提供包括介紹基本網路電子報告工具的網路研討會與特應用的測試,並讓提報者和其他人提供該工具推出前的試用意見。

 

加拿大發布重型車輛排放管制新規定

加拿大日前提出針對大型卡車與巴士的溫室氣體排放管制新規定。預定於2014年執行的溫室氣體排放規定,主要設計是為符合美國已有的措施,管制範圍涵蓋大卡車、重型貨車、巴士、水泥車與垃圾車。預期將2018年重型車輛排放量較2010年所售車輛之排放量減少23%。加拿大環境部長Peter Kent表示,交通部門一年占總排放量的25%,因此任何氣候變遷對策都必須考量此部門,新重型車輛可使用能源效率引擎、空氣動力與減少引擎空轉等已成熟技術。加拿大是主要能源出口國之一,並於2011年宣布退出京都議定書,然而政府希望在2020年時,減少相較於2005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的17%,但環保人士認為以加拿大石油與天然氣工業快速擴張的情況,是不可能達到目標。

 

南韓使用綠色信用卡推廣綠色生活

南韓環境部與韓國環境工業與技術協會宣布,綠色信用卡推出9個月後,已有超過200萬人響應,約占10%的南韓經濟人口。綠色信用卡讓採行低碳生活、節省能源、購買綠色產品與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的民眾享有累積點數,並可在指定商店做折扣現金使用,以扭轉消費者對綠色消費與綠色生活是累人、不方便且昂貴的印象。該綠色信用卡共有4種回饋機制,1.若家庭耗水電及瓦斯量少於過去2年平均,則可自中央或地方政府獲得7萬韓元的回饋金,2.購買環保標章或碳標籤的產品,可自廠商獲得1.5%的現金回饋,3.使用綠色信用卡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最高每月可獲1萬韓元回饋,4.消費各地方政府所提供的旅遊設施,也可享有折價。綠色信用卡已獲得金融機構與大型賣場的支持。

 

美國研究指出農田逕流污染飲用水

美國非營利組織環境工作小組(Environmental Working Group)研究指出,流過充滿氮磷的化肥和糞便的農田逕流,污染數以百萬計美國人的飲用水,這兩種污染物最終不可避免地流入河川湖泊,並引發一連串損害後果。報告並指出,清理污染越來越昂貴且困難,倘若持續下去,最終將無法處理此污染水源。該報告聚焦在美國中西部玉米帶4州,這些州皆有地表水和地下水養分過剩的重大水質問題。環境工作小組認為,美國國會應採取三步驟以確保新農田法案保護飲用水,包括:改革農田補貼、更新保育承諾相關要求及加強保育獎勵計畫以獎助農民團體。

 

墨西哥將通過氣候變遷法

墨西哥將成為繼英國之後,第二個通過氣候變遷法(Climate Change Act)的國家,也是第一個發展中國家。法案大致與英國類似,除強制執行具法律約束力的減量目標,並要求未來政府在2050年前,達到減量50%,且於2020年須減量30%,同時於2024年時,24%的電力由再生能源產生。法案也賦予政府職權,以實行再生能源獎勵措施、逐步淘汰化石補助並引進排放交易機制。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對此項舉措表示歡迎,預期新法案將使墨西哥成為新興經濟體跟隨的典範。

 

加拿大擬簡化大型開發案環評程序

加拿大聯邦政府發布重新檢討大型開發案的環境影響評估施行計畫,以兌現聯邦預算案中的承諾。該計畫旨在簡化大型開發案的審理程序,未來聯邦政府將只專注於影響甚鉅的開發案,如此將能避免阻礙有價值的投資案所創造大量工作機會與經濟成長。該計畫也將首次納入財務懲罰機制,並將授權行政機關,針對開發案違反加拿大環評法、核能安全法與國家能源法部分,直接進行處置。該計畫為保障海洋安全,將提供2年超過3,500萬加幣的資金,而對油管安全則於2年內投入1,350萬加幣,聯邦政府同時提供各城市多項由加國工商領袖提供的支援。環保組織基於大型能源開發案,可能增加溫室氣體排放量並破壞自然生態、物種棲息地等理由,對修正方案並不滿意。

 

日本政府與企業將合作開發地熱能源

日本擁有全球第3大的地熱能源儲備量,估計能產生2,347萬千瓦的電力,約等於20座核能反應爐的產量,但其實際產量約只排全球第8,主因是80%的地熱資源蘊藏於國家公園或其他保護區內,而限制了其發展利用。日本環境省已展開宣導使用綠色能源的措施,並放寬在日本境內國家公園或國定公園內,興建熱能發電站的標準。為配合此政策,47個地方政府必須與企業緊密合作,發展成功的地熱發電產業模式,以取得在自然保存與地熱開發間的平衡。日本政府將允許企業從被管制的保護區域外圍,以斜挖方式鑽探儲存於地底的地熱能源。但環保團體批評政府的目光短視,並表示自然保護區一旦被破壞,復原工作必須耗費相當長的時間與大量金錢。

 

中國大陸將電動車列為優先發展目標

中國大陸推出以電動車為汽車工業優先發展項目的方案,內容包含財務支援、補貼金(25個試點城市,每輛9,250美元)、擴大興建充電站及推出實驗性計畫。該方案旨在促使汽車產業的轉型與升級,加速節能與新能源車型的研究開發,進而減輕能源供給及環境污染壓力。中國大陸目標在2015年前,至少50萬輛電動車上路,於2020年達到500萬輛,並於2015年達到小客車(passenger car)平均油耗每百公里6.9公升的目標。外界預估中國大陸的電動車市場,將比缺乏實質政策的美國還要發展得快,且2011年中國大陸已表示將於未來10年內,每年投資15億美元創造ㄧ個領先的電動車製造產業。

 

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2.4.10~2012.4.16)

五月 31st, 2012 Posted in 5-1.重要國際環保新聞 | No Comments »

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2.4.10~2012.4.16

發布單位:環保署

美國智庫發表2012世界現況報告

美國智庫看守世界研究中心(Worldwatch Institute)發表2012世界現況報告(World State Report)指出,各國應針對各種污染課稅,以讓全球回復到可永續經營的軌道上。根據報告,富有國家浪費太多資源,而解決之道就是讓稅賦重心轉移,例如若能對造成環境污染的產品及服務課稅,其吸引力就會減低,消費者將選擇其他更環保的可能性。報告並以日本為例,指出該國冰箱和電視製造商,必須在產品上標明每件產品的能源效率,而最有效率的產品就被訂為標準,新一代產品將被要求超過此標準。Worldwatch同時建議改善全球的交通基礎建設,如加強公共運輸及自行車的使用,以降低交通阻塞及減少污染。

 

歐盟將對車輛進行更嚴格的噪音管制

歐盟執委會曾於201112月提出車輛噪音管制計畫,近期歐盟相關研討會議建議將其提前實施,並於2020年後再增加其他規範。歐盟提案主要是根據荷蘭應用科學研究組織(TNO)為荷蘭環境部及綠色運輸團體T&E2011年所作的分析報告。報告撰寫者認為,原先的第一及第二階段有關客車、箱型車、巴士及貨車的噪音管制,應提前於2013年及2015年實施,而自2020年起,所有的新車都適用更嚴格的第三階段管制。T&E表示,目前已有63%的客車及34%的重型車輛,符合第一階段的噪音標準。

 

新加坡為保護水資源將嚴厲執法

新加坡將以嚴格執法對付破壞水基礎建設或污染集水區者,該國國會通過公共事業法修正案,在新法之下,破壞水基礎設施者,可處以新幣20萬元的罰鍰,並可被判刑3年,而過去最高罰緩為新幣1萬元。為避免破壞地下基礎建設,在開挖或堆積之前,應詳細進行工地調查,並確認地下的供水設施位置。在污泥處理方面,任何工程動工前必須做好所有準備措施,違者將被勒令停工並被罰鍰25萬新幣。

 

美國環保署拒絕環保團體要求禁用2,4-D

美國環保署(USEPA)表示,將不會禁止常用的除草劑2,4-D於市面上販售,拒絕了環保團體要求禁用該化學品的陳情。USEPA認為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提出的證據,不足以證明目前使用2,4-D的方式會造成傷害,但2007年時,USEPA拒絕執行2,4-D與癌症的相關實驗。該團體引用多篇研究認為,暴露於2,4-D 可能導致癌症、內分泌干擾、基因突變與神經中毒等傷害,並認為USEPA輕忽人體暴露於該化學品的劑量,尤其是孩童,可能經由塵土或皮膚接觸而暴露於其中。此外,2,4-D的主要製造商已開始遊說聯邦政府,允許其販售抗2,4-D的基因改造玉米種子,未來2,4-D可能更加普遍。

 

美國校車將減少怠轉

美國德倫學校服務公司 ( Durham School Services )承諾,減少在全美30州營運的13,900輛學校巴士怠轉情形,以部分解決其被指控因怠轉造成過度耗油。由美國環保署的新英格蘭執法行動衍生的反怠轉計畫,乃用於解決學校巴士過度怠轉,並減少學童暴露於柴油污染。該公司將支付9萬美元罰款,並實行耗資34.8萬美元的環保方案。2010年秋,美國環保署督察該公司巴士在康乃迪克州、麻薩諸塞州和羅德島州的校車停放區長時間怠轉,且在出發搭載學童前,怠轉近2小時,而康州法規的怠轉限制為3分鐘,麻州和羅德島為5分鐘。根據和解協議,該公司將執行全國性培訓及管理計畫,以防止學校巴士車隊過度空轉。經由減少每輛巴士每天1小時怠轉時間,每年將減少125萬加侖的燃料使用,並避免2800萬磅二氧化碳排放。

 

美國政府應針對電子廢棄物妥善管理

美國政府責任辦公室(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 GAO)指出,聯邦政府須加強確保以環保方式處理電子產品。GAO審查美國國防部等5個單位,發現各單位電子產品處理的資料不一致,有礙準確評估電子產品處理對環境的友善程度。報告指出政府部門每週報廢1萬部電腦,可將此類電子產品捐給學校、回收、與其他政府單位交換或拍賣。若以拍賣方式處理,其買賣過程應予以追蹤陳報,以確保對環境無害,例如不出口至環境健康標準鬆散的國家。另外各單位對電子產品(electronic products)與環境無害措施(environmentally sound practices)等關鍵字有其各自定義,亦是另一挑戰。

 

綠色基礎設施既清淨水源又節省成本

美國河川組織(Americans Rivers)、水環境聯盟(Water Environment Federation)、美國景觀建築師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s)ECONorthwest報告指出,各地區若想尋找合乎成本效益的污水管理並清淨水源,應著眼於綠色基礎設施,除比傳統建設節省能源成本外,也更能減少水患損失及增進大眾健康。綠色基礎設施包含綠色屋頂、雨水花園、可滲水林、可滲水舖面等能阻擋及處理雨水和逕流水的設施,藉由這些設施阻止混合了殺蟲劑、油污或其他污染物之污染水源,流入地區水域中。報告並以紐約市為例,該市計劃在未來結合綠色基礎設施,估計在未來20年內,省下約15億美元的開銷。

 

瑞典擬訂定更新雙酚A管制條款

瑞典希望將塑化媒介物雙酚A(BPA),禁止使用於3歲以下幼童專用的食物與飲料產品包裝上,瑞典同時也考慮管制BPA使用在熱感應紙張(例如收據紙)與水管內層。歐盟禁止嬰兒奶瓶含BPA的條款於2011年生效,丹麥更早已禁止BPA使用於3歲以下幼童的食品包裝,法國則考慮把禁令延伸至所有的食物容器上。但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近期表示,將不會禁止BPA使用在食物容器上。瑞典在研擬管制規則時也表示,該國的兒童食品幾乎早已不含BPA,且已將BPA禁令的草案送交歐盟委員會與其他會員國,若沒有任何異議,瑞典政府將可不經過國會直接通過法令。

 

印度興建海港計畫因環境生態遭擱置

韓國浦項鋼廠計劃在印度奧里薩邦興建海港,以生產鋼鐵。此項計畫原已被核准,但在眾多居民及環保團體抗議下,印度國家環保法庭(National Green Tribunal)最終翻案,將這項興建計畫暫時擱置。反對興建者認為,該計畫之前獲准,主要是浦項鋼廠與奧里薩邦政府及印度政府共謀的結果。此外設立在奧里薩的鋼廠,每小時要使用1,200萬公升的水,同時海港的設置對當地生態有很大的影響,因奧里薩港是橄欖海龜及海豚的覓食地。總之,在眾人的努力下,原先的許可終被推翻,也使得環保正義獲得伸張。

 

牡蠣死亡與二氧化碳增加海洋酸化有關

2006年起,美國華盛頓州與奧勒岡州沿海牡蠣養殖場,發生災難性死亡事件,推論疑為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增加,造成海洋酸化所致,此推論並已獲得証實。研究指出二氧化碳增加改變了海水酸鹼值,並降低碳酸鈣的可用性,碳酸鈣為牡蠣和珊瑚製造外殼或骨骼所需。海洋酸化影響的理論,首度在環海的貝類商業養殖場被證實,實驗發現牡蠣產卵後24小時內,亦即外殼形成初期,海水的二氧化碳濃度將與養殖場產量減少有關。研究指出太平洋牡蠣如同礦坑裡的金絲雀,可作為海洋酸化的指標。

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2.4.3~2012.4.9)

五月 31st, 2012 Posted in 5-1.重要國際環保新聞 | No Comments »

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2.4.3~2012.4.9

發布單位:環保署

美國環保署擬加嚴CRT玻璃出口管制

美國環保署考慮加嚴管制規定,針對陰極射線管(CRT)玻璃的出口,掌握更詳盡的資訊,並確保其回收處理品質。過去,出口商只需在出口前,向美國環保署出具告知單,確認該公司未來一年內預定出口的總量,其後則不需再做實際出口總量的確認程序。美國環保署研擬的草案,則要求出口商出具年度報告,詳述出口總量、運送目的地及接收廠商的名稱與地址,以利該署做前後對照,確保CRTs被妥善處理而非隨意棄置。由於二手CRT的回收牽涉廣泛,草案也會明確定義誰是CRT的出口責任者。美國廢料回收工業協會也支持加強CRT管制的作法,以推廣責任回收。

 

加拿大政府敦促業界自發性消除三氯沙

加拿大政府因擔心抗菌化學品三氯沙(Triclosan)對水生生物的毒性,敦促產業自發性將它從消費類產品中消除。雖然三氯沙仍可出售,並在抗菌肥皂、牙膏、除臭劑等產品中使用,加國政府計劃在未來18個月與企業合作,以便更完善處理其使用模式並評估替代品。近日公布的風險評估草稿指出,三氯沙可能流入環境,危害包括藻類、無脊椎動物、兩棲類及魚類在內的水生生物,導致生長、繁殖與生存方面的減緩及對兩棲動物甲狀腺的潛在性干擾,但並未發現任何三氯沙對人體健康構成風險的證據。加國政府對未來以法規管制三氯沙釋放到環境中的可能性持開放態度,預計在2013年秋完成評估報告,並提出風險管理步驟。

 

英國乾旱地區實施用水禁令

隨著史上最乾燥的2年期乾季侵襲,英國東部與南部的7大自來水公司,實施橡膠水管禁令,包含花園澆水、補滿水池、噴泉或清理家園環境等行為都被禁止,此禁令可能至少持續整個暑假。水公司表示,為儲存長期的必要用水而別無他法,故需居民減少用水,且過去2年英國乾燥的冬天已造成河水、水庫與含水層無法有效蓄水,造成供水困境。此外,老舊管線的問題也造成高滲漏率,倫敦有20%的水管使用時間已愈150年,而當實施水管禁令後,可望每天減少1.5億升的用水。

 

美國環保署允許汽油添加15%乙醇

乙醇被認為是一種再生能源,因其非由化石燃料產生,而是來自植物性產品或廢棄物。在美國大半地區,乙醇都與石油混合使用,過去,其混合的比率被限制在10%以下,但經過新測試後,美國環保署已將混合標準提升為乙醇占15%(稱之為E15),並且可使用於2001年以後出產的車輛。往後,E15將被允許在美國的加油站販售,但加油糟上須清楚標明,以便消費者辨識。

 

希臘將投資再生能源

希臘總理最近宣布,將投資綠色能源計畫包括200億歐元的太陽能計畫,並認為,這項投資不但能挽救希臘經濟,而且還能讓希臘在2050年,成為完全使用再生能源的國家。該國境內全年陽光充足,特別適合發展太陽能,故政府期望能成為太陽能的輸出國,幫助其它國家達成歐盟制定的使用再生能源的目標。至2050年,希臘希望能生產100億瓦的太陽能,成為歐盟最大再生能源輸出國。此外若希臘真的達到100%使用再生能源的目標,其碳排放將可減少60%~70%

 

英國政府支持碳捕捉與封存技術發展

英國政府舉辦第2屆減碳技術比賽與發布英國碳捕捉與封存技術(CCS)藍圖,藉以宣示發展CCS的決心。英國能源與氣候變遷部部長表示,政府將投入1.25億英鎊支持CCS的研發。長期來說,剛起步的廠商將可受惠於政府的電力市場轉型計畫,而政府的目標是與廠商協力打造足以領導世界,並與其他低碳產業相抗衡的CCS產業,保障其電力供給無虞及來源更趨多元。發展藍圖中還推出長期計畫,以吸引推動CCS朝商業規模發展的資金,同時能源與氣候變遷部門也與廠商合作進行減低CCS成本的研究。英國政府期望CCS實驗計畫於2016年前開始進行,另外雖然2012年只資助一項計畫,但歐洲投資銀行目前將6項英國CCS計畫納入資金援助考量。

 

寬頻科技將可減碳15%

聯合國數位發展寬頻委員會報告指出,如果善用資訊科技,至2020年,全球的碳排放將可減少15%,等同於1年減少78億噸的二氧化碳,並可避免87%地球溫度上升攝氏2度的危機。報告同時舉出不少例子,說明寬頻技術如何能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增加利用資源的有效性、適應氣候變化及鼓勵經濟成長等。總而言之,寬頻對於環境的好處可能逆轉氣候變化的壞處,讓人類可享有永續經營的綠色生活。

 

保育組織要求歐巴馬制定保護海洋計畫

美國生物多樣性中心(Center for Biological Diversity)近日發起活動,呼籲歐巴馬總統和美國環保署,制定一項全國計畫,以保護珊瑚、鮭魚、水獺和其他海洋生命,不受海水酸化侵害。海洋每天吸收2,200萬噸來自汽車和工業的二氧化碳污染,對漁業和生態系統造成災難性的影響。該中心呼籲白宮指示美國環保署利用清淨水法,創造一個詳盡的國家行動計畫,以對抗正威脅海洋生命和沿海社區的海水酸化。海洋酸化造成珊瑚和牡蠣等動物難以生長及生存,並侵蝕組成海洋食物網底層的微小浮游生物外殼,將造成食物鏈上游從海星、鮭魚、海獺、鯨魚和最終到人類的大規模問題。因為排放相關問題而要面對的損失,保守估計到2050年時每年總額達4,280億美元,到本世紀末則每年近2兆美元。

 

美國馬里蘭州中學生參加環境教育競賽

美國馬里蘭州數百位中學生4月將參加2012年佳能環境馬拉松的首輪資格賽,此乃北美地區規模最大的環境教育競賽。此計畫提供學生一個特殊機會,與一些環保專家在田野中共同工作,以了解馬里蘭州的自然生態,包括指認生物資源並將之分類、檢視土壤成分、測量樹的生長及其它更為複雜的自然界問題。學生可從土壤科學家、野生動物專家、森林保護者及環境工程師身上,學得第一手的經驗與知識。這項競賽每年都有不同主題,並分為幾個等級,最後優勝者可參加全國比賽,同時贏得佳能公司提供的獎金和獎品。

 

中國大陸年輕族群偏愛低碳產品超乎想像

根據碳信託(Carbon Trust)研究顯示,中國大陸年輕人是創造全球綠色產品需求的關鍵。針對6個國家2,800位年輕人進行調查顯示,在中國大陸有83% 介於1825歲的年輕人表示,若品牌的碳足跡表現良好,他們會忠於此一品牌。相對地,此比率在美國只有57%, 而英國僅55%,就全球平均而言,約有78%的年輕人希望他們所喜愛的品牌能減少碳足跡,而中國則有88%的年輕人要求廠商減少碳排放。另外,巴西年輕人也有很高的比率支持減少碳足跡,調查亦發現英國年輕人對碳足跡這個名詞最為熟悉,但卻不太在乎全球暖化。

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2.3.27~2012.4.2)

五月 31st, 2012 Posted in 5-1.重要國際環保新聞 | No Comments »

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2.3.27~2012.4.2

發布單位:環保署

淨化化石燃料能源恐造成降雨型態改變

化石燃料發電廠是二氧化硫與二氧化氮的主要排放源,導致空氣中形成酸性硫化微粒而影響環境,因此許多發電廠開始引進新技術,以淨化其排放的煙氣。此舉雖然確實減輕酸雨的傷害,但根據一些過去的研究顯示,某特定淨化技術可能導致新物質產生,因而排放出超細微粒(ultrafine particles),這些超細微粒將在大氣中形成雲凝結核(cloud condensation nuclei),再成為雨滴。藉由反射陽光輻射使雲凝結核增加,進而讓地表降溫及減緩溫室效應,但它也可能影響區域性的降雨型態,如原先屬於高頻率但降雨強度低的地區,可能轉變成低頻率但強度高的降雨型態。

 

聯合國呼籲推動氣候災害調適規劃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IPCC)報告呼籲,對因應極端氣候與海平面上升導致的天災,各國應做更多準備,以期在災害時保護生命,並降低損失。IPCC報告旨在督促主政者,儘快對已成形的極端氣候趨勢採取行動,同時認為東亞與太平洋地區是最脆弱且評估成本最高的地區,其科學數據對保險業極具參考價值。此報告未多著墨於各國在控制溫室氣體上的政治歧見,反而在倡導適應新氣候型態並提出施政建言,如設置預警系統、建立更完善的排水系統、保護生態系統如植被與森林、使用更高的建築標準及檢討健保機制,在財政上則可透過小額保險、災害債券等方式,將災害風險分散。報告並指出開發中國家在暖化調適的投入資金每年約10億美元,僅占溫室氣體控制技術經費的一小部分(700~1650億美元)

 

德國殺蟲劑解禁恐威脅蜜蜂生存

德國聯邦消費者保護與食物安全局(BVL)暫時解除疑為蜜蜂殺手的殺蟲劑禁令,此舉讓殺蟲劑監督聯盟憂心將成為慣例。BVL宣布,德國6邦於20123月中至7月中,將暫時解除殺蟲劑可尼丁(clothianidin)的使用禁令,此決定係為防治病蟲害,農民獲准使用可尼丁120天,以對付玉米田的線蟲。但此舉也引起養蜂業者與德國殺蟲劑行動聯盟(PAN)批評,認為短視近利的商業目的犧牲環境利益,BVL則表示將會約束農民使用殺蟲劑,並依個案評估使用狀況。

 

新加坡計劃引進水質即時監測系統

新加坡近期擬在其水域,安裝一組含有8個水質監測浮標系統,將可近乎即時警告水質變化。這些變化可能來自於漏油、藻華甚至暴雨,它們都可能改變海水組成,進而傷害海洋生物。不需人工操作的浮標能將資訊傳送給新加坡環境署(National Environment Agency, NEA)。監測系統將同時蒐集包含溼度、降雨與太陽輻射等氣候資料。相關資料將與其他政府部門分享,藉以監管使用海岸海水之設施(如海水淡化場)。目前NEA每月採集水質樣本加以檢測,每週並檢視休閒海水浴場,以確保其水質符合世界衛生組織的規範。新系統將輔助現行監測措施,而非全然取代,同時,養殖業者也希望NEA能將監測資料公開。

 

全球暖化已瀕臨不可逆轉的臨界點

全球暖化已到一個臨界點,若人類在十年內不努力去抑制,全球暖化的趨勢將不可逆轉。科學家認為,若目前溫室氣體排放速度維持不變,2100年時地球溫度將上升攝氏6度,目前已看到的情況包括南北極冰山的融化及南美熱帶雨林的消失等。就融化的南極冰山而言,可能已無法挽回,而格陵蘭的冰山,每年正以200立方公里的速度消失,而南美雨林也因乾旱大量死亡,且這些雨林不但無法吸收碳排放,甚至還會增加。最令人憂心的是,西伯利亞的多年凍土也開始解凍,該凍土埋藏16,000億噸的碳,幾乎是大氣層中碳量的2倍,若釋放出來,後果將不堪設想。最壞的情形則是,至2040年將有300億至630億噸的碳被排放,而至2100年將有2,320億至3,800億噸,這些增加的碳排放將使海水酸化,造成珊瑚礁和一些物種死亡,以及掠奪性物種的增加。總之,地球已面臨一個非常危險的處境。

 

歐盟擬禁用含鎘電池

2016年起,歐盟可能禁止鎘電池在無線電動工具中使用。此倡議對環保的好處包括:減少全球暖化、減少土壤酸化及減少淡水的優養化等,同時經評估後,若2016年才禁止使用可比現行停用減少花費。歐盟現行的電池規範將回收目標訂為: 201225%201645%,目前,除無線電動工具之外,含鎘電池仍可在警報系統及醫療設備使用。

 

丹麥國會通過歷史性的綠色能源政策

丹麥國會通過新能源政策,以配合新政府於201110月提出的低碳目標。該政策可望於2020年前讓能源部門達成34%的減碳量,而新政府提出的2020年前整體減碳目標為40%,因此剩下的6%將有賴運輸部門與農業部門的努力。丹麥國會同時也通過提升50%風力發電量與減少12%能源消耗量(2006年水準相比)的決定。2011年丹麥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幅達8.3%,部分歸因於風力發電產能增加25%,以及從挪威與瑞典增加進口水力發電,此外較暖的氣候也使能源消耗減少約5.8%。該國氣候與能源部長認為,該政策將可提前預防油價高漲的衝擊,並創造迫切需要的工作機會。

 

美國能源部研發利用合成生物學製造柴油

美國能源部及聯合生物能源研究所研發新技術,用以生產乾淨、節能且再生的生物柴油。此技術利用一種動態感應調整系統(dynamic sensor-regulator system),來偵測以脂肪酸為基礎的生物油,在製造過程中發生在微生物上的新陳代謝變化。研究發現,存在於植物中的生物物質是最好的選擇,因脂肪酸含有高能源分子,故被稱為大自然的石油。因此,從脂肪酸來製造生物柴油是一種節能且永續的方式,比化學合成更有效,研究人員並認為,未來這種生產方式在商業上將具有競爭力。

 

美國加州地下水測出高濃度有機溶劑

美國加州聖佛南多(San Fernando)和聖蓋博(San Gabriel)盆地提供公共用水的地下水層,有18%被測出含高濃度有機溶劑,所幸地下水並非直接作為飲用水,須經供水業者處理,以確保符合水質標準後再送至用戶端。分析212種有機化合物,有66種檢測出自於地下水層,其中6種屬於高濃度,超出健康飲用水標準。研究範圍內之地下水,有11%含有高濃度的高氯酸鹽,有9%含高濃度硝酸鹽和亞硝酸鹽,此研究結果顯示工農業等人類活動,為影響當地水質的主要原因。

 

全球氣候變遷恐引發軍事對抗

歐洲議會最近召開環保和安全會議,與會議員被告知,對於未來全球氣候變遷及可能的突發事件,歐洲必須做好軍事準備。因為氣候變遷的結果可能突如其來,故軍事介入將有其必要性,且與一些開發中國家相比,歐洲幾個已開發國家較沒有應變的彈性。氣候變遷所引起的地球物理變化,已影響到一些國與國間的水源、漁業、水利發電和農業補助的協定。

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2.3.20~2012.3.26)

五月 31st, 2012 Posted in 5-1.重要國際環保新聞 | No Comments »

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摘選(2012.3.20~2012.3.26

發布單位:環保署

管制空氣污染將有助氣候穩定與增進健康

為了穩定全球氣候,包含G8國家在內的國際組織,除了控制二氧化碳濃度外,也將目標轉向其他空氣污染物,其中甲烷即為對溫室氣體影響較二氧化碳高的溫室氣體。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主導的研究發現,由於二氧化碳在大氣中存在時間較長,故若採取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管制政策,可能需等到2040年才能呈現氣溫穩定的成效,但若針對甲烷和黑碳採取對策,或能提早1020年減緩氣溫上升。研究預估,若同時管制二氧化碳、甲烷與黑碳,將有助於控制氣溫至2070年時,只上升2度的目標範圍內。

 

路塵造成都市空污且影響健康

瑞典研究人員發現,冬天用的釘胎、路鹽和沙子造成的懸浮路塵也可能致死,故建議粗粒子有別於細微粒子,應分開控管。PM10懸浮微粒總量有歐盟規範,但2.5-10μm粗微粒(coarse particle)的影響卻鮮為人知,且實驗顯示短期暴露恐嚴重影響健康。其改善措施包括禁止裝有釘胎的私家車行駛於某些路段,以減少路面磨損,路面材質也需注意,愈硬則排量愈少(但噪音大於軟面柏油)。研究發現粗粒子占PM1042%,其濃度增加10μg/m3,則每日死亡率增加1.7%,若加入細微粒子與臭氧、一氧化碳等污染物的考量後,預估影響會略減,但仍高於細微粒子,且冬春(11-5月)致死率比夏秋(6-10月)高。

 

聯合國專家呼籲將人權標準納入發展目標

聯合國獨立專家小組日前敦促各國,將普世贊同的國際人權規範和標準及責任機制(accountability mechanism),納入6月在巴西舉行的聯合國永續發展大會目標,Rio+20預計為全球永續發展目標奠定一套基礎,以補充並加強「聯合國千禧年發展目標」。專家指出,在里約峰會20年後,氣候變遷和環境退化效應越趨顯著,另一方面,該會議的兩個目標和審查過程的手段,卻須以人權為基礎。專家小組因而建議,Rio+20會議建立的國際責任機制,類似聯合國人權事務理事會的普遍性定期審查,將各國的人權紀錄,依據各參與國、聯合國機構、民間社會及其他利益相關者提供之資訊,交由領導國家的同儕審查。

 

歐盟化學品指令將對雙酚A等化學品重新進行檢測

具有環境荷爾蒙特質的化學物雙酚A,將依歐洲化學署(ECHA)的行動計畫,重新被檢測,同時,用於行動式空調系統和小客車的氟化制冷劑R1234yf及橡膠添加物過氧硝酸乙醯酯,也將重作評估。以上這3種化學物質,被認為直接或間接對環境造成損害,歐盟官員認為有必要對其重新檢測,若結果屬實,當立法予以管制。2012年,歐洲將檢驗36種化學品,歐盟化學品指令(REACH)的法規重點在於,將有毒化學物質的責任,加諸於製造者和進口者。

 

英國資源安全行動計畫推動稀有金屬再回收

英國政府推出資源安全行動計畫(Resource Security Action Plan),協助企業從稀有金屬回收與再生中獲利,這些稀有金屬包括黃金、白金和其它稀有金屬及稀土等,其存在於家用手機和手提電腦中,每年都遭到丟棄。英國針對企業所做的調查顯示,超過80%擔心這些稀有原料的短缺,將對其企業造成不利影響。此行動計畫是由英國環境部和商業部合作,此項計畫還提供企業一些獎勵,使其能從既有的產品中回收稀有物質,並設計更有助於回收的新產品。

 

新加坡綠色標章計畫將擴展至其他東南亞國家

新加坡實施20年的綠色標章計畫,將拓展至其他東南亞國家,以推廣更綠色的產品。綠色標章計畫(The Singapore Green Labeling Scheme, SGLS)是由當地非營利組織新加坡環境理事會(Singapore Environment Council, SEC)所創立,旨在對符合最低環境標準的消費性產品作認證,以利消費者辨識。目前為止,SEC已針對馬來西亞211項產品及印尼58項產品進行驗證。SEC應用國際相互認證方式協助廠商降低成本,增加其產品國際認同度,以推銷其綠色產品。SEC將在未來一年,對提昇既有產品之標準,並增加0項新產品標準,並提供驗證線上申請程序。

 

挪威奧斯陸利用廚餘沼氣作為公車燃料

2013年起,發酸的麵包、香蕉皮、咖啡殘渣及其它廚餘都可以轉為沼氣,供給挪威首都奧斯陸公車使用,同時並製造一些養分相當高的肥料,供農業使用。Cambi公司的沼氣廠每年可將5萬噸廚餘轉換成沼氣供135輛公車使用,以及供100座中型農場使用的肥料。Cambi公司利用熱水解技術生產沼氣,過去20年在挪威政府的贊助下,該公司研究如何將有生物降解性的物質,轉換成再生能源。挪威的國家研究機構也一直與Cambi合作,其技術在世界上居於領先地位。

 

英國發布低輻射性廢棄物的新管理政策

英國日前發布非核能產業之低輻射性固態廢棄物的新管理政策,首要目標放在非核能產業的廢棄物製造者、環保機關及廢棄物規劃機構,同時也與廢物處理業者相關,目的乃為長期的低輻射性固態廢棄物管理設立原則。其策略包括提供方針與背景資訊,以供其做出正確的管理計畫與因應,另外政策闡明了各關係者在此類廢棄物上相互的責任關係,並確保各管理階層及廢棄物製造者,了解處理該類廢棄物的完整法律架構,特別是廢棄物管理計畫與源頭減量等。

 

韓國首爾將73萬噸垃圾變成可用能源

南韓首爾市統計,2011年將廢棄物轉換成為價值1850億韓幣的能源,等同於133萬桶的原油。首爾市政府表示,該市2011年共生產110萬噸的可燃燒垃圾,其中有73萬噸被轉化為能源。這些能源可為19萬個家庭供應暖氣,相當於全首爾家庭數的14%。南韓期望在2030年以前成為世界前5大綠色經濟體,10%的能源供應能夠來自再生能源,但目前不到2.5%。南韓是世界第5大原油購買國,且所需原油幾乎依賴進口。

 

非洲採取行動因應電子廢棄物

非洲電子廢棄物(E-waste)問題日趨嚴重,估計至2017年,其整體電子廢棄物將超過歐洲。為此,聯合國、非洲18國代表、非營利性組織、私人企業及學術界代表,開會共尋解決之道。目前,非洲電子廢棄物的回收工作,多以非正式的方法且都在垃圾掩埋場等地進行,這種作法非常不環保,如公然燃燒電纜造成大量的戴奧辛。未來,非洲各國政府將結合私人企業,將電子廢料的回收綠化,並依巴塞爾公約,禁止危險物質的跨境運送,如此,不但可減少電子廢棄物的危害,還可創造一些工作機會與利潤。

 

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摘選(2012.3.13~2012.3.19)

四月 11th, 2012 Posted in 5-1.重要國際環保新聞 | No Comments »

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摘選(2012.3.13~2012.3.19

發布單位:環保署

生態足跡與碳足跡結合可做衡量政策指標

生態足跡係指人類對環境的衝擊,是以人類如何生產所需要的資源,還有如何消化所產生的廢棄物所需的土地和水生態系統之面積來計算。碳足跡則是指由一項活動、一個組織或一項產品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日前有一項研究,將生態足跡與碳足跡結合,用來分析英國北愛爾蘭環保的可延續性。研究者從住宅、交通、食物、消費品及私人服務5個領域著手,結果發現2003年北愛爾蘭居民的生態足跡是每人420萬畝。研究顯示,住宅的能源效率提升將可達到最高的生態足跡與碳足跡的減少。研究並指出,生態足跡與碳足跡的結合可作為估計環境影響以及評估那些環境政策方案為最有效。

 

新加坡綠色認證計畫推動環保家具

「新加坡綠建築協會 ( Singapore Green Building Council, SGBC )」和「新加坡家具產業協會 ( Singapore Furniture Industries Council, SFIC )」聯手建立綠色認證計畫,旨在推動新加坡的環保家具製造商,並於兩年內驗證100種產品。此倡議應可鼓勵製造商、設計師、承包商和供應商採用更環保的家具。該驗證是SGBC的新加坡綠建築產品認證計畫之延伸,其驗證標準制定將基於5個因素:能源、水、資源使用效率、污染物控制及回收性。全球產業分析研究公司估計,家具及固定設備的市場,預計2015年時可達4,365億美元,而屆時環保建材銷售額可能達4,050億美元。雖然環保家具基本的製造成本多25-35%,但環保驗證也將同時提升本地及海外的品牌經營和銷售量。

 

歐盟可能對航運碳排放採取行動

國際海事組織(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IMO)日前於倫敦召開會議討論船舶二氧化碳問題,但未能達成共識。基於市場措施缺少進展,強化了歐盟片面行動的可能性。航運占全球排放量3%,但貿易量上升和其他部門排放量下降,意味著若不採取任何行動,預計到2050年航運排放將占18%。去(2011)年各國同意於2013年初實施一系列船運節能措施,但歐盟並不認為是足夠的進展,故威脅要將航運納入歐盟排放交易系統(EU ETS)。布魯塞爾於日前公布4個政策選項的協商,包括補償基金、排放交易系統、燃料稅或碳稅及每艘船的強制性減量。

 

OECD2050年環境展望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公布2050年環境展望:不行動之後果(The OECD Environmental Outlook to 2050: The Consequences of Inaction)報告,指出至2050年全球將有90億人口,而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水及環境污染對健康的影響,是人類面臨的四大問題。如無新政策,全球對能源的需求到時將成長80%,且大部分成長來自開發中國家,石油仍然是主要的能源,而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將增加50%,造成更大的污染。空氣中的微粒污染將成為人類最大的死因,比不衛生和污水還嚴重,估計每年死於空污的人數將達360萬人,是目前死亡人數的兩倍,但多數發生在印度及中國。2050年,地球的生物多樣性將再減少10%,森林面積將減少13%,人類對水的需求則成長55%,農夫亦可能面臨無水可用的窘境。

 

馬來西亞消費者願用較高價格購買環保產品

一項由萬事達卡進行的跨國市場調查顯示,在良心消費的行為上,馬來西亞消費者表現優異的程度,超越已開發國家如澳洲、紐西蘭和日本。該國消費者願意花更多的錢,購買對環保有利的產品、在公平交易原則下生產的產品及部分收入用來捐助公益的產品。同時調查發現,東南亞國家的居民比較有意願花更多的錢,購買對環保有利的產品,包括:泰國、菲律賓、越南、印尼和中國。然而,在20092011年間,唯一在多花錢購買公益產品意願上升的國家是南韓,而中國、臺灣、日本、香港和新加坡都出現意願下滑的現象。2009年,臺灣有71%的消費者願意購買對環保有利的產品,但至2011年,這個比率只剩下40%,日本則因去(2011)年受到地震及海嘯侵襲,有更多的居民表示願意捐助公益。

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摘選(2012.3.06~2012.3.12)

四月 11th, 2012 Posted in 5-1.重要國際環保新聞 | No Comments »

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摘選(2012.3.06~2012.3.12

發布單位:環保署

美國環保署鎖定7類毒化物進行風險評估

美國環保署宣布,美國農業部風險評估局已準備針對7類難分解、有生物累積性、具生殖及神經毒性,以及可能致癌之物質進行評估。若評估結果顯示有顯著風險,環保署將依據「毒性物質管理法」限制其使用。其中1,3,4,6,7,8六氫三烴乙基-4,6,6,7,7,8六甲基-y-2苯並比喃,俗稱HHCB為多環麝香,常做為消費性產品中的香科。另3種化學物質為溶劑,包括三氯甲烷、二甲基砒喀酮及三氯乙烯。環保署並將進行長鏈及中鏈氯化石臘風險評估。這兩種石臘通常用於製造業切削液、商用漆品及一般黏合劑或密封劑等。最後一類是銻及其化合物,在商業上廣泛使用,如阻燃劑等。

 

2016年南韓半數房屋將裝設智慧電表

南韓幾乎所有的能源需求均仰賴進口,為此南韓政府擬於2016年前於半數的家戶中裝置智慧電表,以降低電力消耗。韓國電力公司(Korea Electric Power Corp., KEP)將加入其他能源供應商安裝智慧電表,幫助消費者更準確監測用電,也回送電力公司相關資訊,協助決定如何有效供電。隨著電價上升,南韓致力降低供電成本,加入美國和中國使用數位技術發展電網的行列,以增加電力供應效率及可靠性。南韓在200911月宣布電網發展藍圖,依據官方20101月的估計,到2030年私部門對電網的投資可達220億美元。

 

新加坡力求成為花園中的國家

新加坡過去一直被認為是個花園國家,意指這個國家有座美麗的花園,但新加坡政府想打造的是一個在美麗花園中的國家。新加坡地狹人稠,停車問題嚴重,且75%的立體停車場沒有電梯裝置。新國政府近日提出總經費達55億新加坡幣的方案,由政府負擔90%的經費,使所有的立體停車場都有電梯,以營造更宜人居及綠化的環境。新加坡同時推動省水及節能措施、真空垃圾收集系統、自行車和人行步道的建設,以及強化市內生物多樣性等,並讓居民試用節能家電。幾年之後,新加坡預期將可全面綠化。

 

歐巴馬政府創立全美休閒水徑系統

美國政府正嘗試將生態保育與觀光、戶外休閒、健康的土地、水資源和野生物等連結。為振興地方經濟,歐巴馬政府推出全國性的水徑系統,鼓勵地方人士管理當地水資源,促進以水為主的戶外休閒活動,並藉由觀光提升地方經濟。美國內政部長表示,河流、湖泊及其它水道是社區的命脈,讓我們得以與環境、文化、經濟和生活方式連結;全國水徑系統則實現了歐巴馬的夢想,恢復並保存美國珍貴的水道。該系統推動後,美國的兒童將有更多機會欣賞大自然之美。

 

中國修正過度包裝管制條款

中國立法當局甫通過修正「清潔生產促進法」,將於71日正式實施,以進一步減少過度包裝。根據修正後的條文,企業在設計包裝時,應注意其對人體健康與環境的影響,並應以無毒、無害、可分解及可回收方式為優先考量。過度包裝已引起中國民眾不滿,指其不僅造成資源浪費與污染,且抬高售價。政府監督企業之義務於舊法中不夠明確,修正後版本則明確指出其審核企業清潔生產的義務,要求相關企業需主動向地方政府提報清潔生產措施與成果,並透過媒體公開相關資訊。

 

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摘選(2012.2.28~2012.3.05)

四月 11th, 2012 Posted in 5-1.重要國際環保新聞 | No Comments »

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摘選(2012.2.28~2012.3.05

發布單位:環保署

新加坡推動綠色辦公室計畫

新加坡環境委員會與地產開發業者,呼籲企業加入「綠色辦公室計畫」(Eco-Office),其宗旨為協助企業在工作環境中,提高及培養對環境友善的習慣。該計畫提供相關宣導資料如海報、貼紙等,以提醒員工在工作環境養成綠色習慣,海報傳達使人省思日常生活習慣及思考保護全球自然資源的重要訊息,新方案尚包含成立臉書專頁。「綠色辦公室計畫」已推動10年,目前有104個辦公室獲得驗證,因環保意識興起,委員會期望有更多企業加入。

 

空污風險監測新工具改善健康影響

歐洲科學家創造一個易使用的新工具,可讓衛生專業人員監測短期曝露在都市主要空氣污染物所造成的日常風險。研究人員說,該工具可使哮喘患者等弱勢族群採取預防措施,並提高公眾對空氣污染造成健康影響的警覺。藉由一種評比系統,在定時定點預測某個特定健康缺陷增加的風險,是低、中、高或非常高,該風險總指數(Aggregate Risk Index, ARI)工具是從一個既定健康端的參考值(相對風險)計算而來,且與各污染物濃度的增加有關,並可從流行病學研究蒐集的健康資料產生。

 

中國大陸增加稀礦資源稅以保護資源

中國宣布增加包括鐵和錫在內的6項稀礦資源稅。據報導,加稅已於20122月生效,並依等級增加錫礦稅20倍達每噸1220元不等。對鐵礦的稅收也將由60%增至80%,類似的增稅已實施在鉬、鎂、滑石和硼等礦物。中國大陸有色金屬工業協會表示,所針對的礦物全是稀有資源,具有重要戰略價值。加稅代表政府加強資源保護努力的信號,並緊跟著2011年所宣布包括焦煤和天然氣在內一些化石燃料和稀有金屬的新國家資源稅。中國領先生產全球眾多稀有礦物,故此增稅對資源價格可能有全球性的影響。

 

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摘選(2012.2.21~2012.2.27)

四月 11th, 2012 Posted in 5-1.重要國際環保新聞 | No Comments »

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摘選(2012.2.21~2012.2.27

發布單位:環保署

美國環保署更新戴奧辛排放科學評估

美國環保署日前核定戴奧辛非致癌科學評估,此次評估大致顯示個人生平所接觸到的戴奧辛並不會造成重大威脅。過去20年,美國環保署努力減低大型工業釋放之戴奧辛,與其它政府單位及工業的努力結果,已減少90%排放量(1987年為基準),而現今大多數是從家戶庭院垃圾露天燃燒。大部分美國人係接觸到低程度的戴奧辛,而大量接觸到的非致癌影響則是造成氯痤瘡、影響啟發與生殖、傷害免疫系統、干擾荷爾蒙、皮膚疾病和多髮等症狀。

 

美國總統指示提高生物科技產品採購

美國總統歐巴馬於日前發布「總統備忘錄」,指示聯邦政府在未來2年內,大幅增加生技產品(biobased products)的採購,使包含油漆、肥皂與清潔劑等從植物提煉而成的新興生物科技產品增加50%的銷售量,進而超過化工或石油製品。生技產品將農業與製造業兩項最重要的美國農村經濟結合在一起,此項政策將在原料產地與加工製造地區創造綠色工作機會、激發創新、提供農產品新市場及提升能源安全與獨立自主性。

 

富國的環境-經濟指數表現不佳

Eco2指數利用生態與經濟安全為標準,評估全球152個國家健康程度,結果發現某些高收入國家最不健康,反而許多低收入國家的狀況較好。許多高收入國家如日本、美國、部分歐洲國家及擁有石油的中東國家因為高生態赤字,成為排名落後的國家。加拿大、澳洲、部分西南非國家及南美國家因為高生態盈餘,而成為排名較前的國家。Eco2指數的經濟數字來自世界銀行,藉此計算經濟赤字、國家負債與國內生產毛額。生態數據來自全球足跡網,該組織測量國家資源消耗與廢棄物產生量,並與當地可用資源如農地及能源所表示的負荷能力做比較。過去10年來,全球因為許多國家生態赤字不斷增加,指數持續下降。

 

國際原子能總署公布金屬回收放射性物質安全標準

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公布「安全標準準則」,以管制無人管理的輻射污染源與其他金屬回收與製造業具放射之物質。此準則建議依據不同規模的個人金屬回收與製造工業及輻射物質的易接觸程度來做分級管理,這代表中小型業者必須意識到污染問題、能夠辨識可能的污染物質及知道在發現污染物時該向誰通報,而大規模廠商則必須配備輻射監測儀器、有足夠的輻射防護專門技術以在第一時間處理並隔絕可疑物質。「安全標準準則」規範了國際間輸送回收金屬的供應商,必須出示其載有的金屬殘骸是否受輻射檢測與檢測結果,而大型處理業者必須對進貨材料與最終商品(如金屬條等產品)再進行一次檢測,也就是供需雙方都必須對輻射安全負起責任。

 

南非預定在2013年課徵碳稅

如果南非2013年預算案中的碳稅議案通過,可能即在明年課徵碳稅。南非財政部日前進一步提出其碳稅計畫,特定碳密集業別如能源、石油、鋼鐵與鋁工業,若碳排放超過60%門檻值,將對其課徵每噸120南非幣(10歐元)的碳稅,並計畫於2012年稍後提出政策草案。最初的草案中,至2020年約有2/3的排放量能享有免稅權,而被視為重工業財團遊說的勝利,但企業仍抱怨因能源與工資價格不斷高升,新稅制會進一步損害其獲利與經濟發展。雖然南非致力於能源多元化,但大部分電力仍來自火力發電廠,使消費者沒有其他綠能的選擇。

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摘選(2012.2.7~2012.2.13)

三月 2nd, 2012 Posted in 5-1.重要國際環保新聞 | No Comments »

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摘選(2012.2.7~2012.2.13

發布單位:環保署

南韓用環評方案減少溫室氣體

南韓於2010年起對53家開發企業進行EIA管制,已減少1,147萬噸的溫室氣體。該方案要求企業建立減排計畫,如透過土地使用計畫、增進能源效率及資源回收等。過去兩年減排量相當於2020年全國總減排目標的4.7%,相當於每年2,167億韓元的經濟效益。南韓考慮從2012年起,將方案由目前5種產業擴及18種產業。

 

中國大陸禁止其航空業者遵守歐盟碳交易

中國大陸宣布將禁止其航空業者遵守歐盟計劃繳納碳排放費用,但願意協商解決之道。此聲明表示,中國所有航空公司無須遵守歐盟排放交易計畫(ETS),或增加票價及其他乘客費用。北京政府批評ETS牴觸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相關原則與國際民航規定。航空業1年需額外支付8億人民幣(12.5億歐元)費用於歐洲航班起降,至2020年開銷預計增為4倍。

 

澳洲地主爭相開發碳森林

CO2 Australia組織於2011年大力投資鄉村經濟並與300餘戶農家合作,地主對碳森林計畫的興趣迅速提升。該組織於2011年度獲得3500萬元收益,且握有價值超過1.6億元的契約投資,並指此計畫將吸引更多需要處理碳義務(carbon liability)的企業。由於20118月澳洲實施碳農業計畫(Carbon Farming Initiative),有合作意願的地主大幅增加681%,目前該組織管理超過2.2萬公頃的碳匯栽種區。

 

德國電動車計畫恐無法有效抑制溫室氣體排放

一份受德國政府委託的研究報告警告,該國計劃十年內讓1百萬輛電動車上路,可能不會比緊縮耗油車的效率標準更能抑制排放。研究指出,到2030年時電動車可能只減少6%的氣體排放,相反的,採用小型引擎和更輕建材的傳統汽車,則更有助於減排。該研究警告,在歡迎電動力(electric mobility)投資的同時,德國電網在電動車開始有效減少車輛排放前,將需供應更多再生能源。

 

捷克試驗奈米零價鐵整治地下水

EKORA淨化公司與NANO IRON奈米微粒零價鐵生產公司,合作執行一項實驗性計畫,將表面穩定的奈米級零價鐵微粒注入捷克卡拉楚諾地區的地下水,以消除含氯碳氫化合物與六價鉻的污染。實驗結果相當令人振奮,六價鉻的濃度迅速下降至最低檢測限值(<0,005mg/L),且之後的45天內未見反彈效應,該水井及周遭的六價鉻都已100%消除,並轉化成較不具污染的物質且被封鎖在岩石環境中。

 

南韓超市停用一次性塑膠袋

根據南韓環境部(KMOE)表示,5家主要的連鎖超市(800間店)將從20122月起停用一次性塑膠袋。南韓從1999年起於廉價商店或超市購物索取塑膠袋就需付費,商店必須販售並於顧客歸還店家時再退回些許費用。201110月,5家連鎖超市與KMOE達成協議,自願停用一次性塑膠袋。為減少顧客消費時的不便,KMOE和參與店家採用以下方法因應:生產非塑膠類購物袋、增加標準型塑膠垃圾袋的銷量及推廣使用可回收紙袋。KMOE預估每年將可減少相當於6,600萬個塑膠袋的垃圾量與省下約3百萬美元支出。據南韓零廢棄運動網絡報告顯示,該國目前約有55.1%的廉價商店消費者自行攜帶購物袋。

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摘選(2012.01.24~01.30)

三月 1st, 2012 Posted in 5-1.重要國際環保新聞 | No Comments »

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摘選(2012.01.24~01.30

發布單位:環保署

研究指出纖維濾器可有效清除焚化爐超微粒子

義大利針對焚化爐排煙進行研究,發現纖維過濾器(fabric filter)能有效清除廢氣中微粒物質。研究發現微粒子濃度每立方公分2.4×107個粒子經纖維過濾器後降為350個。此外,煙囪濃度比典型背景濃度低10倍。而通過濾器前最多的微粒約為150nm大,通過後則為90nm,此結果顯示99.99%以上的超微粒子被濾器阻隔。

 

美國加州通過汽車排放標準新規定

美國加州空氣資源局(CARB)通過汽車排放標準,將於2025年達成140萬輛電動及油電混合車的目標,屆時由該州售出的新車中,1/7將為零排放車。與聯邦政府不同,加州新規定要求汽車在2025年前,溫室氣體減排須達50%,而煙霧形成污染物(smog-forming pollutants)則須減少75%,並要求大型石油公司投資低碳汽車基礎建設。美國目前已有14州採用加州煙霧排放規定、10州採用汽車零排放。CARB預估,新規定至2025年將使加州居民省下220億美元,並使全州新增21000個工作機會。

 

氣象地圖預測新加坡氣候變遷危機

英國氣象局哈德利中心啟用氣候預測新地圖,預測東南亞氣候變遷潛在影響,指出如全球均溫上升4℃,將會帶給新加坡包括洪水、海岸土地流失和過熱致死等嚴重影響,而本世紀末全球海平面將上升80公分,當地海平面則上升65公分。此地圖盼協助世界各地人民切身了解氣候變遷,並預測增溫4℃將有害印尼漁業、減少泰國稻米產量並使菲律賓遭遇更多氣旋。若持續目前溫室氣體排放增加速度,將在2060年前面臨以上問題,若採取行動則可延緩危機發生。

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摘選(2012.01.24~01.30)

三月 1st, 2012 Posted in 5-1.重要國際環保新聞 | No Comments »

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摘選(2012.01.24~01.30

發布單位:環保署

人為活動造成海洋酸化史無前例

夏威夷大學國際太平洋研究中心指出,人為排放的二氧化碳有近1/3進入海洋,其與海水反應導致海洋酸化,而嚴重降低珊瑚蟲或軟體動物等海洋生物的鈣化速率。研究者表示,從冰河時期結束前至工業革命前的6千年,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從190ppm上升至280ppm,故海洋生態系統有充裕的時間來適應,但現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到392ppm,但適應的時間卻只有100200年。全球來看,珊瑚群可以在霰石飽和度(aragonite saturation)達到3.5以上的開放水域中發現,符合條件的水域目前約占全球水域的50%,並以熱帶居多,然而到21世紀末,符合條件的水域預期將剩下不到5%

 

中國大陸將積極推動碳排放交易

中國國家總理確定非化石燃料能源的比率將從2010年的8.4%提高到2015年的11.4%,並將以五年計畫積極發展再生能源。除再生能源之外,中國大陸也計劃利用核能及天然氣。中國五年計畫將於2015年降低單位GDP碳排量17%,為達此目標,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要求7大省市設立碳排上限,以為國家先驅碳交易計畫做準備。目前廣東的減碳計畫已通過,將於2015年增加非石化燃料比率至20%,並降低19%的碳密集度。中國大陸目前70%電力來自燃煤,且一直超過成長中的再生能源使用,為此,中國國家能源局設立能源使用上限,至2015年每年低於41億噸煤當量。此外中國已決定投入9130億美元發展河北北部沿岸風力發電,預計2015年可供應300兆瓦發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