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Archive for the ‘5-1.重要國際環保新聞’ Category

美國環保署發表美國兒童與環境報告

二月 21st, 2013 Posted in 5-1.重要國際環保新聞 | No Comments »

標題: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3.01.23~2013.01.29

資料來源:環保署永續發展室國際環保資訊週報

 

美國環保署發表美國兒童與環境報告

美國環保署發表「美國兒童與環境-3版」報告,顯示空氣、水、食物及土壤中可能影響兒童健康的污染物、兒童與生育年齡女性體內污染物濃度及幼兒期疾病與健康狀況的趨勢。該報告選擇提供某些兒童健康狀況數據以持續加強相關研究,因為包含環境貢獻因素在內的許多原因,是複雜且非目前研究人員所清楚瞭解的。比如哮喘,研究人員不能完全明白兒童是如何發展出此種病徵,然而,有大量證據證明暴露於某些空氣污染物,如微粒及臭氧,能引發患有哮喘兒童出現症狀。此全面性報告所呈現的全國性指標對未來兒童健康研究非常重要,兒童因為還在發育中可能對環境暴露的危害比成年人更為敏感。

 

WEF報告呼籲公部門領頭增加氣候相關投資

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WEF)發表「綠色投資報告」指出,全球公部門每年若新增對抗氣候變遷支出360億美元(從現有的960億美元),即能引動私部門投資5,700億美元,使總額達報告預估解決氣候威脅所需的7,000億美元,僅2012年美國在氣候相關災害方面支出即超過1,100億美元。另1WEF的報告分析全球50大威脅(以影響、可能性及相關性評估),發現溫室氣體排放的升高,是僅次於嚴重收入不均與非永續政府負債的全球綜合性第三大最有可能風險。該報告引用世銀60億氣候科技基金為例,指公部門每一美元的投資即吸引8美元的共籌資金。並指出,綠色成長的障礙包括:過時的財政措施如對化石燃料的補助,國際氣候研商進展緩慢,弱化了市場原本可能刺激綠色投資的趨勢;私部門資金提供者對綠色成長機會認知不足及對化石性資源持續的投資限制了進展等。

 

聯合國推出減少食物浪費新運動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和糧農組織(FAO)推出「思考-飲食-節約-減少你的食物足跡 (Think.Eat.Save. Reduce Your Foodprint )」運動,以支持FAO「節省食物 (SAVE FOOD)」倡議,提倡減少整體糧食生產消耗鏈中的食物損失及浪費,主要針對消費者、零售商和旅遊服務業,並對目前正在世界各地進行的多種倡議提供全球視野和資訊共享門戶網站(www.thinkeatsave.org)FAO指出,開發中國家約95%的食物損失和浪費為食物供應鏈早期階段的非故意損耗,但已開發國家則多發生在供應鍊末端。在製造及零售階段,大量食物因低效率作業、品質標準、過於注重外觀、看不懂日期標籤等因素而被浪費。該運動之網站提供消費者和零售商簡單指示,讓使用者進行對食品廢棄物的承諾,並提供該運動運作者平台來交換意見及創建一個全球性食品永續消費文化。

 

氣候與清潔空氣聯盟將與油氣公司合作減少排放

氣候與清潔空氣聯盟(Climate and Clean Air Coalition, CCAC)近日發表聲明,呼籲加快行動以大幅減少全球各地石油天然氣營運所釋放、洩漏或燃燒的天然氣。該聯盟計劃與主要石油及天然氣公司合作,以實現全球甲烷和黑碳的大量減排。每年全球天然氣超過8%的總產量因釋放、洩漏、燃燒而流失,除了270630億美元的能源及經濟損失,還造成近2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其中超過80%為甲烷排放,使石油天然氣營運成為僅次於農業的全球第2大人為甲烷排放源。該聯盟的目標是幫助企業在有成本效益機會之處,加速並擴大自願性減排,同時與主要石油和天然氣公司合作設計出一個能迅速取得氣候、空氣品質、健康等效益的行動倡議。

 

德國指出再生紙品質佳又環保

再生紙比原生纖維紙節省達60%的能源和70%的水,也產生較少廢棄物和排放。德國聯邦環境署新手冊指出,再生紙並不意味必須犧牲印刷品質。該手冊是針對終端使用者、大量印刷者及企業、政府部門和其他公共機構決策者,提供許多實用技巧,並說明日常生活中該如何耗用紙類,才有助於保護氣候和環境。該手冊使用5種有「藍天使」標章的再生紙印製,作為不同亮度等級、重量及紙面的例子,其亮度等級從70幾到90幾,重量在80 -250 /平方米範圍內,證明再生紙的品質能表現出絢麗色彩、清晰印刷解析度和溫暖色調,並符合未來適用的各項條件,如理想的功能性和頂級環保表現。該手冊針對造紙過程及數種環保標章的重要特點有詳細介紹,亦推薦「藍天使」標章為紙張最佳採購指引等。

 

英國研究指出隔週收垃圾有益回收率

英國南漢普敦大學研究指出,隔週收垃圾政策對回收率與住戶行為有正面影響,挑戰了社區部長鼓勵地區議會改回每週收集的想法。研究在Linchfield地區議會廣泛試驗,使研究者有機會評估隔週收垃圾的單流制(single stream)與雙流制(dual stream),並與先前每週收垃圾的表現比較,以檢視收集頻率改變、發給住戶的垃圾桶類型、住戶分類量、住戶參與率與生產量等。結果發現減少收集頻率無損回收物收集量,雙流與單流制的每戶回收量皆比前一年同期時增加。而要獲得回收物最大收集量採雙流制較有利,但單流制在車輛與人員開銷上明顯便宜,且較易收集人員管理操作及較為居民所了解。雖然屢有政治上的反對及媒體鼓吹,英國地方政府大多隔週收集殘餘廢棄物與回收物,主要為節省成本與增加回收量。

 

歐洲環境署研究顯示證據支持環境預警原則

歐洲環境署(European Environment Agency)研究指出,科學家對於新科技造成的環境影響所提之早期警訊鮮少有誤,敦促決策者與企業發展使用新科技時須更加謹慎。新研究包含20項與環境影響有關的案例研究,如汞中毒、殺蟲劑影響生育、藥品影響生態系統等,並提出手機潛在的更廣影響、基改作物、奈米科技、核能與化學品影響蜜蜂數量等問題。報告分析88起被認為是假警訊的案例,發現僅4起有誤,而預警行動往往可刺激而非扼止創新。報告直指許多環境危機是因企業與決策者忽略早期環境影響警訊所致,建議澈底檢討決策者對「預警原則」的參與,並提高對環境造成傷害的業者須賠償的可能。報告也認為新科技的風險評估須有所改善,表達也須更清楚。

 

研究評估法國法律保護自然免受道路破壞成效

此研究旨在評估法國法律系統對於保護自然區域免受道路計畫破壞的有效性,共確認43項國家級、歐洲級與國際級法律機制和環評制度,並依其有效性分類。最有力的法律機制是歐洲共同體等級的Natura 2000網絡,而依生態系統類型區分的保護機制(如拉姆薩溼地公約)可加強保護系統的一致性與效用。重要的國家級工具「格勒奈爾環境」(Grenelle Environment)法案提議公路建設應與藍色與綠色網絡配合,但無正式約束力或強制參與性。「環境影響評估」(EIAs)是另一項可用來認明、預測、評估與減輕道路計畫的環境影響。整體而言,研究指出法國保護法制複雜,Natura 2000網絡為連結各自然區域最有效及最重要的機制,但國家級的機制須要擴大範圍才能使整個系統變得有效。

 

希臘海灣底泥發現含高量內分泌干擾物質

針對希臘海域環境內分泌干擾化學物質(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的一項研究顯示,其底泥EDCs含量已對棲息生物造成威脅。EDCs一旦進入生態系統,需要很長時間才會衰解,造成海洋生物雌性化、生育力及免疫力降低。研究人員測量希臘貽貝生產重地特爾麥科斯灣的海水、水中懸浮粒子、底泥及貽貝中所含類固醇及酚兩大類的9ECDs濃度,發現酚類EDCs比類固醇類普遍存在於各種樣本中,在海水、懸浮粒子及底泥中含量最高為用於生產清潔劑的壬基酚(NP)及壬基酚聚乙氧基醇(NP ethoxylates),其中NP的底泥濃度高達無害濃度的742倍。自2005年起歐洲已禁止銷售或使用NPNP ethoxylates含量超過0.1%的產品,但研究人員警告其所發現酚類EDCs含量令人憂心,建議決策者採取行動減少EDCs污染。

 

加拿大報告顯示80%能源相關減排目標可行

加拿大「Trottier能源未來方案(Trottier Energy Futures Project, TEFP) 」研究指出,該國可在大幅削減溫室氣體排放水準的同時,維持或提高人民生活品質。該方案正為加國於2050年時削減80%的能源相關溫室氣體排放量開發選項。此研究歸納引導澳洲、加拿大、芬蘭、法國、德國、瑞典、英國和美國等8國溫室氣體減排策略的共同方針,並顯示:加拿大及其他工業化國家有足夠的科技來實現205080%的減排目標;美國、加拿大和澳洲人均燃料及電力消耗量是法國、德國、瑞典及英國的2倍,而後面這些國家都針對2050年時減排80%目標設有方案。研究認為此8國能否大幅削減溫室氣體排放將取決於:能源效率的重大提升;更大幅度依賴電力來進行加熱、個人交通及某些工業程序;過渡到低碳或零碳電力來源;更廣泛地使用生物燃料。

美國完成固定引擎清淨空氣標準修正案

二月 21st, 2013 Posted in 5-1.重要國際環保新聞 | No Comments »

標題: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3.01.16~2013.01.22

資料來源:環保署永續發展室國際環保資訊週報

 

美國完成固定引擎清淨空氣標準修正案

美國環保署完成修定使用於工、農、油氣、發電業等發電的固定引擎及發電設備的空污標準。此2010年「往復式內燃引擎有害空氣污染物國家排放標準」修定規定,將減少有害污染物,包括每年2,800噸危險空污物、36,000噸一氧化碳、2,800噸懸浮微粒、9,600噸一氧化氮與36,000噸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分別減少原2010年法規所需資本2.87億及成本1.39億美元。引擎所排污染物會導致癌症與其他嚴重健康影響,美國環保署預估新法每年健康收億價值8.3億至21億美元。新法在持續進行重大減排時,將確保標準符合成本效益、可達到且具保護性,修正案並詳述標準如何適用於用來因應緊急狀況的緊急引擎。

 

各國達成全球性汞防治公約協議

經過4年的談判,140國代表日前在日內瓦舉辦的最後協商會議中達成一個全球性、具法律強制性的汞排放防治公約協議。此「水俣汞防治公約(Minamata Convention on Mercury)」將針對眾多產品、製程及產業加以管制與減少其汞的使用、釋放或排出,這些產品及產業包括溫度計、省電燈泡、採礦、水泥及燃煤電廠等。此公約將在10月於日本召開的特別會議中開放簽署,並將針對汞的直接開採、進出口及汞廢料的貯存有所管制,亦將指出高風險人口、加強醫療及照護專業人員在確認及治療汞相關疾病上的訓練。公約預計3-5年內會生效,將管制許多大型工業設施如燃煤電廠、工業鍋爐及鋅或金等金屬精鍊廠的汞排放,垃圾焚化及水泥爐渣等設施也在管制之列,各國同意在這些設施裝設最佳可行技並擬定排放減量計畫。

 

歐盟研究測試工業廢水處理新方法

一項歐盟研究對工業製程所適用的廢水處理新方法進行比較。在進行調查的造紙廠中,廢水在淨化和排入河川前,通常會經過厭氧和好氧處理。研究人員使用不同的技術組合,對9種進一步的廢水處理方法進行測試,包括:移除固體物的高速過濾;移除某些鹽類及有機化合物的奈米過濾;「軟化」(添加石灰以沉澱移除鈣和鹼度);數種從水中移除有機化合物的技術,和使浪費降至最低並產生高品質水的數種蒸發技術。經過實驗室測試,發現最佳處理廢水過程的順序是厭氧處理、好氧處理、高速過濾、軟化及奈米過濾。結果表明,軟化步驟有顯著的正面效應。廢水軟化後通過奈米濾膜的速率幾乎是未軟化的2倍,軟化前處理還能使奈米過濾步驟避免使用酸。實驗結果仍須通過現場先導測試,以證實新處理方法擴大規模後仍是高效率、可靠及高成本效益的。

 

南韓推動禁止廚餘滲出液海洋處置計畫

南韓環境部(MOE)宣布201313月為廚餘滲出液(food waste leachate)特別管理期。2006年倫敦議定書生效,推動全面禁止廚餘液海洋處置。依廚餘液管理計畫,MOE將配合環境監測,每日檢測當地政府廚餘液由海洋轉移至陸地的處理狀況,杜絕非法環境污染。傾倒於海中的廚餘液自2013年起將在陸地處理,預計透過多元可行的處理方式,不會有太大問題,而廚餘滲出液(2012年約每日3,800噸排入海洋處置)將於2013年,由污水處理(30%)、外包(20%)與焚化(8%)來處理。但因都會區當地政府的合約問題與持續寒流,收集廚餘液暫時有困難。

 

歐洲研究發現新類尼古丁殺蟲劑危害蜂群

歐洲食品安全局(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 EFSA)研究發現,可尼丁(clothianidin)、益達胺(imidacloprid)及賽速安(thiamethoxam)等三種新類尼古丁殺蟲劑(neonicotinoid),對蜜蜂、蜂群有害。英國環保團體「地球之友」(Friends of the Earth)認為此發現是決定性的,顯示尼古丁殺蟲劑與蜜蜂健康衰減有「明顯關連」。就2011年論,英國蜜蜂數量是25年前的一半,而且是75%植物授粉的媒介,若無蜜蜂,英國食物價格恐將劇烈上揚。學者指出,如果蜜蜂數量持續以目前方式衰減,農人恐將花18億英鎊於作物人工授粉上,成本並將轉嫁至消費者。EFSA的研究檢視蜜蜂對這些殺蟲劑暴露的三種可能途徑:經由花粉及花蜜、種植前處理所產生的灰塵及植物泌液,並發現對任何途徑而言,只有少數幾種情況殺蟲劑不會對蜂群造成危害。

 

研究指出指黑碳暖化效應為原先預估的2

一項新研究指稱煤灰或所謂的「黑碳」(black carbon),對氣候變遷的影響是原先認定的2倍。世界各地30多位頂尖科學家評估燃煤、燃木及柴油引擎所產生的煤灰對氣候影響的所有可得資料,其結論是此「黑碳」的暖化效應幾乎是2007年關於此議題主要研究時推估的兩倍。報告承認,如植被焚燒等某些煤灰來源,可能會有冷卻淨效果,但它認為,柴油引擎、小型家用木材和煤炭燃爐的排放抑制,才是減緩大氣全面暖化趨勢的最佳著力點。該研究的發表可能會帶給如「氣候和清潔空氣聯盟(Climate and Clean Air Coalition)」等國際對付煤灰工作新的動能。

 

歐盟研究指出新科技能提供低成本噪音監測

歐盟新研究指出,為達成歐盟噪音指令目標及擬定噪音行動計畫,地方當局可藉由使用低功率無線感應器網絡,低價取得噪音資料。這種感應器稱為motes,原用於監測空氣品質和噪音,可內含GPS感應器來追縱其所在位置,且動靜態皆宜。義大利繁忙路旁的motes所得資料,在和使用精確噪音監測器所收集資料相比後,測量結果是一致且顯示出它可測出小於1dBA的噪音差異。英國測量資料顯示噪音水準每分鐘都在變化,研究人員得以檢測與交通號誌、平靜交通及巴士站相關的交通瞬間噪音。Motes比起精確噪音監測器較不準確,但研究人員認為它們能找出類似以往研究所見的噪音趨勢,且更長期的同時監測能揭露更大的噪音水準變化。研究表明該項新科技以較低成本提供了更大的噪音監測覆蓋範圍(每平方公里高達100個感應器)

 

聯合國研究顯示部分地區汞排放持續攀升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研究顯示,非洲、亞洲及南美洲部分地區的汞排入環境量將持續增加,主因為小規模金礦開採使用汞及燃煤發電的緣故。汞一旦自工業或人為來源排出,便會在環境中循環幾百年。UNEP發布的「2013年全球汞評估」報告,提供了全球依地區及產業別的汞排放量明細。過去100年來,人為排放已造成世界海洋上層 100公尺的含汞量增加一倍。報告並突顯北極汞水準升高的嚴重性,預估該區每年受到200公噸的汞沈降,大部分的汞是由遠處飄過去的,許多極地的野生物種汞含量在過去150年來更成長了10倍。燃煤每年造成約475噸的汞排放,約佔全球總量的24%,小規模金礦開採每年約造成727噸汞排放,約佔全球總量的35%

 

新一代柴油車路上氮氧化物排放量恐超標

擬於2014年實施的新排放標準Euro 6,將降低柴油車氮氧化物排量限值約50%,為此,車商須採用如選擇性催化還原技術(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SCR)的新後處理技術。研究測量配有SCR系統的 Euro 6柴油車之實驗室與路上排放量,並與6Euro 4-5柴油車比較,結果發現所有車輛於實驗室測試均符合各自標準,但路上測試Euro 4Euro 5的車子,則分別超出標準23倍,Euro 6雖表現較佳,但排量仍超標,顯示SCR系統雖能減排氮氧化物,但實際道路行駛仍未達Euro 6標準。研究也建議裝有氮氧化物儲存催化劑等其他後處理技術的車子接受測試。此研究證實了採行歐洲行駛循環(NEDC)的標準實驗室測試,無法提供準確的上路排量預估。目前歐洲專家正協助發展一項可反映實際排量的補強測試,預計 201791日起作為車輛檢驗用。

 

環境分子診斷法能提供環境清理關鍵資訊

「環境分子診斷法(Environmental Molecular Diagnostics, EMDs)」是用於分析土壤、底泥、地下水和地表水生化特性的新興技術。傳統環境清理測試結果能準確量化每種污染物的總量,但卻很少或無法提供關於污染物可能命運的資訊。EMDs則能使整治團隊對影響場址清理的自然生物過程有更深入的瞭解。在EMDs領域裡,兩種常見的分子生物學技術為定量聚合酶鏈反應(qPCR)及基因微陣列技術(genetic microarrays)。這兩項測試皆被用在個人化醫學領域,也越來越多被應用於環境管理。整治團隊可使用qPCR來測量出能降解特定污染物的微生物數量,或評估造成污染物降解的生化途徑,並瞭解這些微生物的健康情形,進而知道是否應加強整治工作。微陣列技術則可一次分析數萬個基因,使整治人員對生態系統層次上正發生的活動有總括性的瞭解。

美國環保署修訂工業鍋爐及水泥窯等空氣排放標準

一月 11th, 2013 Posted in 5-1.重要國際環保新聞 | No Comments »

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2.12.25~2012.12.31

發布單位:環保署

美國環保署修訂工業鍋爐及水泥窯等空氣排放標準

美國環保署日前完成鍋爐與某些焚化爐清淨空氣法標準的修正案,將減少汞、懸浮微粒等有毒物質排放,回應來自企業、工業團體的意見,增加該法的彈性,並大幅降低成本。另外,美國環保署也完成「非有害二手物質法(Non-Hazardous Secondary Materials Rule)」修正案,以釐清哪些二手物質可作為非廢棄物燃料,使法規執行能更有彈性。此法將某些二手物質歸類為可作為燃料的「非廢棄物」,並允許業者向美國環保署申請以立法方式,指定某特定物質為非廢棄物類燃料。此外,美國環保署也發布2010年水泥製造業清潔空氣標準最終修正案。修正案維持自2010年標準顯著減排的施設,並給予產業額外時間來執行修正後法規。

 

聯合國大會通過UNEP升級為全體會員制

聯合國「我們想要的未來」方案向前邁進一步,大會決議「強化並升級」環境規劃署(UNEP),並使其理事機構成為全體會員制。該里程碑決議旨在提昇它在環境治理方面的主導角色,負責制定全球環境議程,將允許聯合國所有193個會員國在20132月皆能參與UNEP理事會的運作,並遵循世界各國領袖在聯合國永續發展會議(里約+20)的承諾,以改進永續發展的體制架構。聯合國大會以認可里約+20峰會成果「我們想要的未來」文件,並採行UNEP新決議,來強調UNEP需更緊密地與非政府組織、青年、婦女、原住民、地方政府、企業及其他利益團體合作,並讓他們能正式且全程參與UNEP理事會及全球環境決策。

 

歐洲議會通過降低車輛噪音限值提案

歐洲議會環境委員會通過降低車輛噪音限值提案,以保護歐盟民眾健康,並建議引進新車標籤制度,以告知買家新車的噪音水準。提議的新法規亦將設立無聲電動車警示音標準,汽車製造商是否在車輛上配置「車輛警示音系統(Acoustic Vehicle Alerting System, AVAS)」維持是自願性的,但整個產業須有一致性的作法。減少噪音法規在生效6年後將首次對批准的新車型實施。歐盟可就新限值對汽車產業的影響進行適當評估,新限值必須定期加以檢討,若必要將進行調整,然後再施行於所有將註冊、出售或進入歐盟服務的新車上。委員會亦呼籲歐盟執委會引進顯示新車噪音水準的新標籤制度,且噪音資訊須顯示於所有銷售點的技術行銷文件中。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推出藍碳入口網站

海洋生態系統如紅樹林、海草草場以及鹹水沼澤等,都能儲存大量大氣中的碳,然而這些被稱為「藍碳」的棲地,其減緩氣候變遷的潛能至今仍常被忽略。為增進人們對藍碳的了解,以及宣揚有創意的、支持藍碳的方案,聯合國的環境規劃署(UNEP)推出「藍碳入口網」。該網站是全球頂級以社群為主、全面性有關藍碳的網站,提供動態性平台,以討論藍碳議題、列舉全世界有關藍碳的計畫、為不同計畫建立網絡以分享資訊、意見、資源等。這個新入口網站是UNEP「藍碳計畫」的一部分,該計畫旨在建立全球性夥伴關係,來推動海洋及海邊生態系統的健全管理,讓碳的封存能夠繼續,避免溫室氣體排出。

 

美國加州溫室氣體交易制度即將實施

201311日起美國加州全球暖化解決方案法(Global Warming Solutions Act)開始生效,食品製造商Morning Star及該州其他350個企業,將必須為溫室氣體排放付費,各企業正企圖計算該法對公司利潤的影響,並考量應採取的行動。此「2006年全球暖化解決方案法」涵蓋了約600個設施、數十項產業,業者須在2014年底依2013年所排放的溫室氣體,繳交州政府所發行的額度,每一額度代表一噸排放。依據Morning Star的計算,該法將於未來7年使公司成本增加2000萬美元。公司發言人指出,將把成本轉嫁至下游的食品製造商,而他們也將與消費者共同承擔多出的成本,全國民眾都將被該法所影響,他擔心該法對產業的影響,尤其面臨中國食品加工業的競爭。

 

研究顯示南極洲西部冰層正快速暖化

研究顯示,南極洲的西部冰層正以比原先預估快2倍的速度暖化。在西南極洲冰層的研究基地顯示,該區自1958年以來已上升攝氏2.4度,相當於全球平均值的3倍。研究者認為西南極洲冰層表面融化即使不會直接造成南極洲質量的顯著流失,卻會使阻擋該區自然冰流流入海中的西南極洲冰架脆弱化,間接造成海平面上升。這些發現已使西南極洲成為地球上暖化最快的區域之一。科學家預測,該區冰層的融化造成每年海平面上升 0.3 mm,僅次於格林蘭島的 0.7 mm。該研究除了提供對西部南極洲的暖化現象更為完整的資訊外,也暗示若暖化現象持續,該區冰層融化的現象在未來將更趨嚴重,它亦突顯在西南極洲區建立更可靠的氣象觀測網絡的重要性。

 

香港將禁止高污染車輛以改善空氣品質

香港的煙霧每年造成3,000人的早逝,為改善空氣品質,政府決定禁止高污染車輛,並提供補助讓業者汰換柴油巴士和卡車。香港目前已成為世界上最高度污染的金融中心,造成香港空氣品質惡化的主因,乃因其擁有121,300輛商用柴油車輛,而其中超過40%Euro II或更差等級的車種,急需汰換。2011年香港有175天是高污染日,比2007年要多上1倍。香港路邊的二氧化氮的濃度,是世界衛生組織限值的3倍。有鑑於此,香港政府於2011年宣布將補助港幣5.4億元讓業者汰換老舊的Euro II車種,補助每輛新車高達20.3萬港幣,至201210月,已發出3.4億元補助。香港政府將於2014年執行新的空氣品質目標,可望於2020年前達成。

 

美國環保署公布水力壓裂法研究進度報告

美國環保署公布目前進行中的水力壓裂法是否對飲水資源造成影響的國家型研究的最新進度。該進度報告簡述目前正進行的各項工作情況及最終報告的架構,但並未對水力壓裂是否影響飲水資源作任何結論。美國環保署表示,天然氣為未來能源的中心角色,此重要國內燃料來源具廣大經濟、能源安全與環境利益,目前所做研究旨在確保行政團隊安全並負責地持續致力拓展此重要國內資源生產。此次共公布18項研究計畫的進度、美國環保署研究方法細節及對這些計畫與分析的下一步行動,2014年末將公布研究結果報告草稿。美國環保署科學諮議會(SAB)將成立獨立專家小組,來審查並針對這些進行中研究提供個人意見,也將允許大眾提供意見供此專家小組考量。

 

紐約建築能源使用法規強制公開資訊

紐約世貿中心7號大樓(7 WTC),過去6年大肆宣揚其領先能源與環境設計評比(LEED)金級的認證,但在紐約市追蹤該市建築能源使用法規下,該大樓能源效率表現並不佳,在美國環保署能源之星計畫高效率建築評鑑中獲得74分,低於最低標準75分。2010年起紐約最大的商業建築須呈報能源使用,在2009年全美首條追蹤建築能源使用法規下,2012年首次強制公布資訊,大型住宅建築2013年也須公開。評比數據提供能源使用模式些許觀點,譬如老建築能源效率不一定差,反而因厚牆、少窗與較不通風於能源之星標章得分較高。紐約大部分二氧化碳排量近(8成)來自建築暖冷氣系統,要在2030年前達成該市減去總排量約1/3的目標,追蹤此類能源使用來降低成本與對抗氣候變遷頗為關鍵,最大型建築只占該市約略一百萬座建築的2%,卻占全體建築物消耗能量的45%

 

海水污染摧毀越南牡蠣農場收成

越南Man Quang灣有100家養牡蠣戶最近遭受嚴重打擊,他們 12公頃的牡蠣園收成疑因水污染在5天內完全被摧毀,預估共1000公噸的牡蠣死亡,是當地20年來最嚴重損失。當地養殖業者表示,牡蠣很少因為染病而死亡,應是海灣的水遭距牡蠣園 1公里遠的Tho Quang海產加工區的廢棄物所污染,導致牡蠣大量死亡。市府環保部門人員指出,專家已經在測試該區的水質以找出原因,兩年前市府曾因水質不佳警告當地民眾,勿在灣區裏養殖牡蠣。兩年前市府投資100億越南盾為該海產加工區興建1座中央廢水處理廠,日處理量為 3000立方公尺,但僅足夠處理當地15家海產公司廢水量的一半。8月時有5家工廠才因廢水處置不當而被罰款,如今又因廢水的問題導致該區嚴重損失。

國際能源總署指出10年內全球煤消耗量將超過石油

一月 11th, 2013 Posted in 5-1.重要國際環保新聞 | No Comments »

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2.12.18~2012.12.24

發布單位:環保署

國際能源總署指出10年內全球煤消耗量將超過石油

國際能源署(IEA)報告指出,在2022年前,煤將趕上石油,成為世界首要能源,乃因中國和印度對煤的大量需求,而報告結論是,天然氣是短期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最佳選擇。此外,開發中國家的經濟和人口的成長導致需要大量用煤,若目前政策不變,煤消耗量將在10年內超過石油。至2014年中國的煤消耗量將佔全球的一半以上,而印度將取代美國成為第2用煤大國。美國是報告預測中全球唯一煤消耗量會降低的地區,突顯了頁岩天然氣在能源組合中的角色。當煤用量增加時,碳捕捉與儲存(CCS)技術便顯得更重要,但報告認為CCS不太可能會在未來五年內產生任何影響。布魯塞爾亦回應了此悲觀論點,因為歐盟雖然提撥了一筆2.75億歐元準備推展CCS技術的資金,卻找不到合適的CCS方案資助。

 

美國環保署更新飲用水法規訂定病原體標準

美國環保署更新飲用水中病原體含量標準,包括訂定大腸桿菌(E.coli)的含量上限來保護大眾健康。此修正後的「總大腸菌法」(Total Coliform Rule)將確保全美約15.5萬個大眾飲水系統採取步驟,防範對E.coli等病原體的暴露,這些病原體可能導致急性腹痛甚至腎衰竭或肝炎。在更新版法規下,若公共飲用水系統之E.coli測值超過最高污染水平(MCL)時,必須通知一般大眾。若E.coli或其它飲用水污染指標測值超過一定水平,飲用水設施必須評估系統並修正可能來源及污染途徑,而有超標前例的高風險飲用水系統則須實施更頻繁監測。公共水系統及其州及地方監管機關,必須於 201641日開始遵行此法。美國安全飲用水法要求美國環保署至少每6年須檢討1次國家主要飲用水法規,「總大腸菌法」為其中之一。

 

德國聯邦環境署公布修正版飲用水條例

德國聯邦環境署(UBA)公布修正後飲用水條例,首度新增關於飲用水輸送管線材質的強制性規定,將於 20121231日生效。飲用水系統的設計、安裝或使用材質若不妥當,可能導致病原體如退伍軍人桿菌的擴散。飲用水條例的修正使UBA得以建立評估管材衛生穩定性的強制性標準,並將取代現行非強制性綱領,在新標準生效後兩年,供水系統的新裝設或維護將只能使用符合這些標準的材質。現行的非強制性綱領及建議,是針對管線會使用的物質如塑膠、彈性體(如橡膠襯墊、膜等)、塗料、潤滑油及金屬等,UBA將在未來1-2年內提升這些綱領及建議為「評估標準」,並視需要新增材質種類。

 

韓國環境公團註冊斯里蘭卡廢棄物堆肥方案型清潔發展機制計畫

韓國環境部所屬的韓國環境公團(Korea Environment Corporation, KECO)於日前宣布,該公司已在斯里蘭卡成功註冊1項「廢棄物堆肥計畫」為聯合國方案型清潔發展機制(Programmatic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P-CDM),此計畫目的是將開放式掩埋場中的有機廢棄物做成堆肥。計畫總長為28年,估計2014年起,每年可獲得聯合國核可達成8萬噸的核證減排量(CERs),經濟價值約4.8億韓元。目前共有4項計畫被註冊為P-CDM,而此計畫是第一個海外註冊的P-CDMKECO與斯里蘭卡西部省廢棄物管理局於20112月簽署備忘錄,並於 2012127日完成註冊。KECO計畫為韓國民間企業加入海外P-CDM奠定良好基礎,對開發中國家的永續發展做出貢獻。

 

阿聯研究評估再生能源淡化海水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最近針對偏遠且缺水風險的鄉村社區,以生命週期分析方法研究再生能源淡化海水或半鹹水的永續性。研究比較非電網海水淡化的3種方式:一、太陽能蒸餾器,讓陽光直接使海水蒸發,並將鹽分移除;二、地方性的光伏發電系統(PV-RO),產生電力來進行逆滲透,移除鹽分;三、傳統的中央逆滲透系統(RO),運送淡化後海水至平均 500公里遠外的地方。研究以生態指標法Eco-Indicator 99評估,結果發現,如將所有的影響以單一分數評估,則PV-RO影響為1,000,中央RO1,600,而蒸餾器約有3,400。太陽能蒸餾器評分不佳的原因在於,在生產鋼鐵和不銹鋼的過程中,容易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硫氧化物和氯化物。目前PV-RO方式生產 一立方米 的水的成本為7美元,而由傳統的中央RO廠生產 一立方米 的水的成本只要12美元。

 

英國將公布碳儲存可能地點

英國將在網路資料庫上公布約600處海岸附近貯存二氧化碳的可能場址,為全球首個此種類型的網上資料庫,將於2013年初啟動。該資料庫的目的在於提供潛在開發者關於英國外海可用的儲存資源資料,以加速英國碳捕捉與儲存(CCS)計畫的推展。英國擁有良好的外海二氧化碳儲存資源,然而其確切地點與容量尚是未知數,新資料庫則提供英國600處可能儲存二氧化碳的已耗竭石油與天然氣儲存層、鹹水含水層等,包括地理資訊、儲量預估、風險評估及做為碳儲存地點的經濟潛力。

 

全球百大企業致力再生能源發展

投資與保育機構報告指出,逾半數財富雜誌百大(Fortune 100)與三分之二全球百大(Global 100)企業已訂定減碳、再生能源或兩者皆包含的目標。其中名列Fortune 100 Global 100173家企業,有96家訂定減少溫室氣體目標為56%,其中23家訂定再生能源使用的具體目標,其他則將利用再生能源達成溫室氣體目標。許多公司由購買短期暫時的「再生能源額度」(Renewable Energy Credits)轉為採用長期投資策略如「購電協議」(Power Purchase Agreements)或就地方案等。此外,報告建議美國立法人員推行減稅或其他獎勵,如延續風能「生產稅賦抵減」,且建議無「再生能源發電配比標準」的州應建立此標準,並去除妨礙業者購買最低價再生能源與就地興建再生能源發電設施的政策。

 

研究顯示彈性壅塞費可改善空氣品質和健康

瑞典1份研究指出,在早晨及春天收取較高交通壅塞費,能抵消大城市汽車空氣污染引起的負面健康效應,該費目的是要減少壅塞和汽車排放的二氧化碳。研究亦顯示,如果交通壅塞費設對了,也能抵消氮氧化物、懸浮微粒和一氧化碳排放,使空氣品質更穩定,帶來正面健康效應。研究人員觀察斯德哥爾摩、倫敦和聖地牙哥的氮氧化物、懸浮微粒和一氧化碳污染程度,發現都會出現同樣的模式,即是儘管下午交通流量較大,但早上尖峰期的氮氧化物和二氧化氮污染比下午尖峰期大。該研究的目的是要顯示何時應收取最高壅塞費,以便配合大自然自我清理能力,稀釋汽車排放。此研究仍在進展中,可望於2013年能提出關於收費、一天內的時間和季節性建議的精確數字。

 

加拿大橫貫公路將成為全球最長綠色公路

太陽鄉村公路(Sun Country Highway, SCH)公司與80多間企業與旅遊景點合作,進行100%大眾可使用的電動車充電計畫,連接加拿大各市鎮,建立全球最長、最環保的公路,充電站已沿加拿大橫貫公路設置。此計畫旨在刺激地方經濟發展,同時挑戰電動車製造商與汽車零件供應商加強插電式電動車的生產。SCH團隊預計於耶誕節前設置逾百座公路充電站,屆時總數將達200座。此充電網將使電動車車主橫跨加拿大東西岸時,不用花燃料費且100%零碳排。該公司目標不僅是減碳,更要向全球展示再生能源結合永續交通方式將如何引發下一個工業革命,同時該計畫將教育加拿大國民電動車的優點,例如可以減碳,希望其它國家也能採取類似的電動運輸策略。

 

研究指出墨西哥與其南方鄰國農業為全球暖化最脆弱國家

微觀預測(micro-forecasting)將墨西哥與其南邊鄰國列為全球暖化下最脆弱國家。兩項新研究指出未來幾年暖化與少雨的致命結合,將減少玉米與豆類等傳統作物收益及地方市場關鍵的咖啡收成。科學家首度提供幾為針對個別農場的氣候變遷預測,盼此項創新說服當地利益關係者提早規劃,如改用新種子、種植較強韌作物或放棄長久建立的家庭農場。新研究剖析現代玉米起源地與生產1/5全球高檔阿拉比卡咖啡豆的地區,提供僅1平方公里的細節預測。研究指出墨西哥2080年前將損失1/41/3農產,中美洲農業輸出將縮減1224%,適合種植咖啡的中美洲部分土地2050年前將萎縮80%。美國Oak Ridge國家實驗室指出,這些最新的微觀預測模型已經成為提供細節的「新標準」。

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2.12.04~2012.12.10)

一月 2nd, 2013 Posted in 5-1.重要國際環保新聞 | No Comments »

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2.12.04~2012.12.10

發布單位:環保署

亞洲開發中國家空氣品質將再度惡化

過去10年亞洲城市空氣品質的改善已呈現停滯,其微粒污染程度已回復到2000年時的水準,且在許多城市持續上升之中。Clean Air Asia 組織發布的資料顯示,開發中亞洲區域城市中,70%已不符世界衛生組織(WHO)最寬鬆的過渡期PM10目標70μg/m3WHO將其污染指引標準設定為20μg/m3,但有相當多亞洲城市該值已超過100μg/m3。亞洲城市中PM2.5PM10中所占比率約為75%,遠比全球其它已開發地區來得高(約50%)。亞洲的PM10水平似乎從2008/2009年後又開始持續上揚,而PM2.5PM10之間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PM2.5數值應該也會上升。此外,二氧化硫也是次級PM10的前趨物,過去20年間,其數量減少對於PM10數量的減少產生了正面的作用。在未來的20年,亞洲城市人口估計將增加11億,因此空氣污染將成為重要課題。

 

聯合國多哈氣候會議達成多項決議

聯合國多哈(Doha)氣候會議日前閉幕,達成的重要決議包括:展延京都議定書效期,第2承諾期自201311日開始,長達8年,此議定書的3項市場機制一併展延;各國同意致力達成在2020年起涵蓋所有國家的全球氣候變遷協議,並於2015年通過,及在2020年前找出擴大現有減排承諾的方式,使全球升溫維持在攝氏2度以下。協議部分應於2014年底前完成,使20155月前能完成初稿;認可韓國為綠色氣候基金所在地及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領導的集團主持氣候科技中心;各國已推出有力程序,將重新檢討長期氣溫目標。檢討將於2013年開始至2015年結束,以瞭解氣候變遷威脅的進展及是否應採取更多行動;各國同意工作計畫,進行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下新市場機制的研擬,及發展架構以認可UNFCCC外建立的機制,如國家管理機制或雙邊補償計畫等。

 

UNEP發布量測朝向包容性綠色經濟進展報告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日前發布「量測朝向包容性綠色經濟進展」報告,提供各國以指標來量測朝向包容性、高資源效率綠色經濟的實用指引,並支援評估人類幸福及生活品質的新國家政策。此報告將提供「量測我們所要的未來(Measuring the Future We Want)」會議作參考,該會議是為回應Rio+20採行綠色經濟措施的呼籲,也是擴大現有並在國家層級創造新估量工具及措施的第一步。指標可用在政策干預的所有階段:從辨識關鍵環境議題、評估政策選項的潛在成本及成效,至瞭解那些投資可產生最大的環境、社會及經濟回饋和政策對人類幸福及平等所造成的影響等。報告詳列指標包括:環境議題及目標的指標,如碳排量及再生能源比例等;政策干預的指標,如綠色研發投資、綠色採購等;及政策對幸福及平等影響的指標,如就業率、總自然資源庫存價值等。

 

WindMade集團將擴大推出總括性再生能源標章

使用再生能源的企業將可使用新國際標章計畫,來證明其綠色作為。WindMade風能產品標章將擴大推出1個使用任何型式再生能源企業皆可使用的國際標章。該集團於杜哈聯合國氣候峰會的非正式會議中,宣布明年啟動新標章制度,並將於明年5月公布新標準,9月將有第1批業者實施新制,已有眾多知名公司表示有意申請標章。新標章將讓使用風能、太陽能、地熱、水力和生質能源等再生能源的業者,向顧客與關係利益者展現其支持乾淨能源並在作業過程中減碳。使企業使用再生能源資訊透明的消費者標章是雙贏主張,目前已有WindMade,集團正著手進行總括性的再生能源標章如RenewablesMadeGreenMade,後續將著眼於特定能源標章如SolarMadeBiomassMade

 

提供更多資訊和訓練有助推廣公共綠色採購

綠色公共採購(Green Public Procurement, GPP)是歐盟會員國各公部門,為確保所採購的商品或服務,產生最小環境影響所使用的志願性程序。研究對義大利3個地區156位負責採購的環境經理人員作調查,發現公部門若對GPP計畫或工具了解越深,就越可能採用GPP,並將環境考量納入商品及服務標案中。管轄範圍大小亦會影響GPP執行,因為小的組織無法僱用全職熟悉GPP的採購人員,而外部專家的協助亦有助於GPP作業的推展。另外,亦發現是否通過ISO 14001GPP的執行無關,雖然兩者可以並行不悖,可能因為兩者被視為處理環境議題的不同系統,資源往往只能投入其中之一。結論是,官員若對綠色採購更了解,就更能採行GPP,因此提供更多技術、法律及經濟上綠色採購的相關資訊及訓練計畫,應是推廣GPP的一種有效策略。

 

挪威宣布資助越南進行第2REDD計畫

挪威日前於多哈氣候會議(COP18)周邊會議中,與聯合國簽定3,000萬美元的融資協議,將資助「聯合國減少毀林及森林退化所致排放量」(UN-REDD)國家計畫在越南第2(2012-2015)的實施。越南是該計畫試行國家之一,過去4年在許多領域的準備工作處於領導地位,如發展公平的REDD+利益分配系統、強力召集利益關係者進行參與森林監測及確保原住民等依賴森林為生團體的同意等。該計畫第1期的實施,已使越南森林覆蓋面積自1990年的27%上升至目前40%。如今越南再與挪威簽定概略性聯合宣言,正式認可越南在2020年前,將自農業與鄉村發展部門減少20%排放量的計畫,也突顯越南持續擬定政策對抗毀林並使全國森林覆蓋面積在2020年前增加至45%UN-REDD目前在全球已有46個夥伴國家,擁有超過全球半數以上的森林。

 

美國將66種珊瑚礁納入聯邦法保護

全球氣候暖化、疾病及海水酸化,造成美國海域內的許多珊瑚面臨滅絕危險。因此,美國政府將66種珊瑚列為「瀕危物種法」下必須受保護的物種,在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NOAA)建議下,有12種被列為「瀕臨絕種」(endangered),另有54種被列為「深受威脅」(threatened)。在66種珊瑚中,有7種生活在佛羅里達及加勒比亞海域,另外59種生活在太平洋(包括夏威夷)。NOAA的專家指出,健康的珊瑚不但具有高度的經濟價值,也是生物學上最具多樣性的生態系統。導致珊瑚銳減的原因有許多,大部分皆與溫室氣體的排放及氣候變遷有關,但如能降低地方性的壓力因子也有助於珊瑚的復生。

 

研究指出中國大陸PM2.5減量計畫忽視的3個部分

中國大陸於2011年採取逐步淘汰燃煤電廠等一系列積極計畫,估計將可從道路交通及電力供應部門實現PM2.5及其前驅物(主要是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的大幅減排。但研究人員認為仍有3個未受管制的部分,可能會影響北京、上海及廣州等超級大都會持續符合PM2.5標準目標的進展。(一)農業及非農業NH3 排放:農業部門NH3 排放(主要來自施用動物糞肥及肥料)特別有問題;而非農業NH3 源頭(如燃煤、垃圾焚化等)複雜類型的測定亦不明朗。(二)民用航空排放的PM2.5及其前驅物:未來4~5年中國機場總數將達220座,飛航燃油消耗量及其衍生物都將增加,此外污染物將不成比例集中在北京、上海及廣州3大最繁忙機場。(三)道路交通的非排氣PM2.5:許多研究指出零件如輪胎與煞車皮的耗損、路面磨損等皆是非排氣PM排放來源,並占PM相當比例。

 

芬蘭研究人員開發出以硫酸亞鐵去除污水含磷方法

芬蘭Aalto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污水去磷的新方法,可與傳統廢水處理法同時進行。該方法稱為使用硫酸亞鐵同時沈降法,無需另一個獨立的處理步驟,因為磷的沈降是與生物污水處理步驟同時進行。硫酸亞鐵在生物處理程序前先被加入污水中,之後溶於污水中的磷會與生物污泥一起被沈降,最後再一起被移除。在芬蘭污泥通常會被焚化,因此磷也會留在灰燼中而被當成肥料再利用。研究人員指出,最佳狀況時,污水中的磷可被去除80%以上,而鐵的添加量只需10 mg/L。該大學Dahl教授指出,使用同時沈降的方法,或可避免另外增加的處理階段、減少固體廢棄物量及節省能源,並省下數十萬歐元的操作成本。

 

研究發現奈米顆粒會出現在焚化爐殘渣

一項新研究首次經由整個廢棄物焚化鏈追縱工程奈米顆粒,結果發現,目前過濾科技能有效移除煙道氣中的奈米顆粒,但它也會黏在如飛灰和爐渣等殘渣,最終淪落掩埋場。研究人員把奈米氧化鈰顆粒添加在運往大型焚化爐的廢棄物中,結果顯示,焚化爐過濾系統有極高效力,能移除近100%奈米氧化鈰。但它仍出現在殘渣的飛灰和爐渣,而且其化學和物理特性都保持不變。這表示,處置它的問題將轉移到處理垃圾掩埋場和最終儲存場的爐渣和飛灰殘留物上。因此,奈米顆粒的暴露可能發生在運輸過程中或立即儲存時,或是企圖回收爐渣或飛灰所含物質如銅、鋁或鋅時。該研究強烈建議使用預防原則來制訂措施以管理奈米顆粒廢棄物,並進一步探索開發可分解的奈米顆粒。

 

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2.11.27~2012.12.3)

一月 2nd, 2013 Posted in 5-1.重要國際環保新聞 | No Comments »

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2.11.27~2012.12.3

發布單位:環保署

聯合國世界經濟論壇推出氣候友善投資新模式

世界經濟論壇和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秘書處發起「變遷的動能:氣候友善投資的創新財務」倡議,展示成功的公私部門-民間融資機制,及支持氣候變遷適應和減緩行動的方法。該倡議將告知政府、投資者、企業、公共金融機構和媒體切實可行方法和手段,使全球得以轉向環境和經濟性永續增長。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執行秘書Christiana Figueres表示,私部門須進行重大投資,使全球邁向氣候安全的未來,公部門可協助開啟民間財源,確保支持氣候友好投資的政策架構。該倡議將同時受益於世界經濟論壇的綠色成長行動聯盟,此聯盟致力於提供清潔能源、交通運輸、農業和其他綠色投資。

 

歐洲環境署報告檢視歐洲水源現況及未來挑戰

歐洲環境署(European Enviornment Agency, EEA)發表「歐洲水資源的現狀及未來挑戰」報告,共集結20122013年間EEA 9項研究發現。報告指出,2015年前歐洲地面水體僅48%將處於良好的生態狀態(如水架構指令的定義),目前已有63%的湖泊和河流棲地處於「不佳」保育狀態。最長期的水體污染問題來自農業用肥料硝酸鹽的污染,以目前的改善速率,硝酸鹽水平在未來幾十年仍會持續過高,而磷酸鹽及氨污染已以較快速率降低,此可從浴場水質的改善看出。農業及其它產業用水效率不佳,使歐洲許多地區夏季乾旱問題加重,每十年的旱災發生頻率從1971-1980年代的15個,上升至2001-2011年的28個,而北歐水災頻率也相對提高。報告提出了一些建議,如讓區域利益相關者有更建設性的對話,以加強河川流域的管理、河川流域為建立準確「水帳戶」的最佳地理規模等。

 

OECD發表永續物質管理報告

全球提取620億噸礦、木、金屬、化石與生質燃料及建材等自然資源,其中1/5變成廢棄物,應加以重複使用、回收或以對人類與環境安全的方式處理。雖然新科技已提升資源效率,但過去25年自然資源提取量增加65%。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最新報告「永續物質管理」強調綠色搖籃至墳墓(從原料開採、經設計、生產與消費者使用到產品壽命結束)方法的益處。此外,報告建議新方法使經濟成長與環境惡化脫鉤,政府須與企業和其他利益相關者密切來往,以鼓勵合作、創新並節省成本。政府的角色在於施設法規、經濟誘因、貿易及創新政策、資訊分享、夥伴計畫等,來改善資源效率,此將需要採取政府一體的方式,才能確保不同政策領域之間的連貫性。

 

歐盟執委會提出第7環境行動計畫

歐盟執委會日前提出第7環境行動計畫(Environment Action Programme, EAP)法案,以指導歐盟至2020年的環境政策制定。歐盟及其會員國須共同分擔達成計畫目標的責任,具體步驟包括:淘汰有害環境的補助、課稅對象由勞工轉至污染、擬定歐盟執委會與會員國間的夥伴協議來執行歐盟環境法規、建置追縱歐盟預算中與環境相關支出的機制。計畫指出9項優先目標如保護自然及強化生態應變力;刺激永續、高資源效率及低碳成長;有效處理環境相關的健康威脅。此計畫建立在歐盟環境政策執行40年的成果上,並參考多項近期環境領域策略倡議,包括「資源效率路線圖」、「2020年生物多樣性策略」及「低碳經濟路線圖」等。

 

PRTR議定書第2次工作小組會議於日內瓦召開

奧胡斯公約(Aarhus Convention)下的污染物排放及轉移登記(pollutant release and transfer register, PRTR)議定書日前於日內瓦召開第2次工作小組會議,以推廣該議定書及強化各國建立PRTR制度的能力。中國大陸環境保護部專家於會中表示,有興趣與議定書締約國合作以建立PRTR系統。與會者對智利PRTR系統的進展表示讚許,此外亦對拉丁美洲及中美洲建立該系統得到的正面經驗表示歡迎,並感謝西班牙及聯合國訓練研究所對該區推廣的努力。為進一步推廣議定書,工作小組對2013年在日內瓦舉辦的全球PRTR聯合圓桌會議的型式達成協議。其亮點之一是非官方雙邊主題會「PRTR大風吹(musical chair)」,所帶來的正面結果包括:免費PRTR資料庫自由軟體的提供、PRTR建立的支援及對PRTR建立中國家發布測量及估算方法的建議等。

 

美國環保署發布新休閒水質標準建議

美國環保署對各州提出新休閒水質標準建議,以保護民眾健康。該水質標準觸及更多的病徵、有更佳的暴雨後污染估算、提供更多海邊水域的保護性建議、鼓勵及早對岸灘訪客發出警告及促進快速水質檢測,其未增加任何新要求,而是各州在訂定標準時可以選擇利用的工具。這些標準根據多項最新健康研究,使用較廣的疾病定義,以辨識不帶發燒現象的病徵如腸胃不適等。美國環保署亦將縮短監測樣本結果可平均的天數,以更正確瞭解某特定時間的水質,也能更早通知民眾。強化的建議包括:可同時採用的短期及長期細菌水平量測,以確保正確評估水質;允許各州在採樣後幾小時內,即可決定水質是否安全的快速檢測方法等。

 

歐盟報告指出歐洲氣候變遷急需調適

歐洲環境署(European Environment Agency, EEA)新報告「2012年歐洲氣候變遷、影響及弱點」指出,歐洲各地都觀察到平均氣溫上升,且有南部降水量減少但北部增加的現象,而格陵蘭冰蓋、北極海冰和歐洲各地許多冰河正在融解、積雪減少且大多數永凍土暖化。近年來,諸如熱浪、洪水和乾旱等極端天氣造成歐洲損害花費不斷攀升。而在災害多發地區,人類活動一直是關鍵因素。報告指出,極端天氣事件預期會變得更劇烈且頻繁,若歐洲各地社區不進行調適,損害花費將持續上升,某些地區會比其他地區更難適應氣候變遷,部分原因是歐洲各地的經濟差距,而氣候變遷效應可能會更擴大差距。EEA執行長指出,氣候變遷是全球性事實,且變遷程度及其加速變得更加顯著,這意味著經濟的各個部分,都需要調適和減排。

 

英國公布能源效率獎勵計畫

英國日前公布能源法案與諮詢,擬展開一系列提升能效投資措施,包括支付業者所省下的每千瓦小時電力,引進業者與住戶經濟獎勵,助其更換節能照明、幫浦、馬達與其他設備。英國政府表示將諮詢設定能源公司目標來降低非住家能源需求、為工業界建立能效資訊中心、引進較佳產品能效標章制度、獎勵承諾只購買高能效產品的機構等。能源與氣候變遷部長表示,節省10%電力需求可於2030年省下40億英鎊成本,相當於5座電廠產電量,同時減少450萬噸碳排量,相當1座大城市1年排量。政府計算其他能效計畫如「綠色新政」、「國內能源公司義務」與5,300萬住戶與企業裝設智慧電表等,應能於2030年減少近6.5TWh耗電。

 

美國開發出能降解PCB的菌種

美國研究人員宣布已開發出能有效降解多氯聯苯(PCB)的菌株。清理PCB通常須要挖出受污染土壤、焚化並存放於經安全化的掩埋場,此法相當昂貴。自然界中雖存在降解PCB的菌種,但速度十分緩慢,現地PCB在厭氧環境下的去氯化速率只達每105%Bioremediation Consulting Inc. (BCI)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贊助下,已能大量培育強力PCB降解細菌,此類細菌不會致病,也不會對自然環境造成負面影響或改變水的酸鹼值,但能減少PCB分子裏的氯原子量,致使好氧菌在環境中變得更有氧時,進一步去氯及破壞整個碳環。研究人員指出,PCB是最難分解的化學品,然而BCI已可提供細菌來整治受PCB污染的地下水或土壤,現地或場外皆可施用,因此可能不用挖出受PCB污染的土壤。

 

科學家採用衛星資料追蹤全球大城市空污趨勢

特拉維夫(Tel Aviv)大學Alpert教授及其研究團隊,藉助美國太空總署於2000年至2002期間發射的3顆氣膠監測衛星所蒐集的資料,追蹤全球189個人口超過200萬的大城市空氣污染趨勢,發現中國東北、印度、中東及中非為污染增加之領先區域。而歐洲、北美東北及中部地帶氣膠濃度降幅最大,最顯著為美國休士頓,降幅達30%Alpert教授指出,煙霧分析方法的標準化往往受到不可靠的監測站數據、政治人物或政府部門不願提供正確數據或甚至完全欠缺監測等因素所阻撓,當涉及減少污染的國際公約,此方法可平等追蹤各國是否遵法,協助敦促各國履行承諾,成功減污的城市可受到讚揚並成為其它城市的典範。

 

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2.11.20~2012.11.26)

一月 2nd, 2013 Posted in 5-1.重要國際環保新聞 | No Comments »

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2.11.20~2012.11.26

發布單位:環保署

歐盟執委會擬限制多環芳香烴

德國聯邦環境署(UBA)執行長表示,在許多消費用產品上發現的多環芳香烴(PAH),具致癌、突變及生殖毒性,也具環境持久及生物蓄積,因此建議歐盟執委會藉由立法對這些具綜合毒性的化學品,施以可能的最高環境輸入量限制。德國兩年前的提案,日前終獲歐盟執委會的回應,歐盟執委會已根據REACH法規提出減少PAH議案,將對消費性產品施以標準上限,禁止任何產品含超過1 mg/kg的致癌性PAH,此法亦將適用於目前規範不足或完全無規範的產品。歐盟對輪胎施以PAH上限多年,但其它像衣物、把手、玩具或兒童用具等皆無此上限,故UBA很歡迎歐盟的提案。

 

聯合國報告指出溫室氣體排放差距持續擴大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和歐洲氣候基金會共同發表「排放差距報告」,指出目前溫室氣體排放量水平比2020年要求水平高出約14%。若各國未採取立即行動,8年後的排放量將可能達580億噸,比UNEP20102011年預估值還大。報告指出,即使所有國家履行最高企圖心水準的保證和承諾,並遵行最嚴格規則,至2020年仍有8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的差距。該報告估計建築、發電及運輸等部門有潛力實現大幅減排(約175噸二氧化碳當量),可在2020年前彌合差距並超過。亦有大量在國家層級可採取的行動,如建築規範、車輛燃油標準等,若擴大並加以複製也有助於減排。

 

英國將徵求證據以擬定廢棄物預防計畫

英國環境食品鄉村事務部(Defra)確認於明年初推出「證據徵求」,以供將於2013年底前推出之「英格蘭廢棄物預防計畫」(Waste Prevention Programme for England)政策方向擬定參考。該計畫將考量哪些產品類別及廢棄物流為採取廢棄物減量措施的關鍵領域。前回收部長Taylor表示,政府將致力於在廢棄物管理階梯(waste hierarchy)上更上一層,廢棄物預防將是英國政府未來12個月的政策重心。計畫幾乎確定將優先針對食品廢棄物下手,並鼓勵廢棄物業者加強與組織、企業、地方社區合作,以執行更有力的減量措施。不僅是處理食品廢棄物,食品供應者應可做得更多,將鼓勵公司減少食品掩埋量,也將與慈善團體及食品製造商研究如何除去食品捐贈上的障礙。

 

加州洛杉磯提案課徵土地稅以處理都市逕流

有鑑於都市暴雨逕流污染河川、湖泊及海灘,嚴重傷害海洋生物及污染魚貝等,美國加州洛杉磯郡提案額外課徵土地稅(parcel tax),以為處理都市逕流籌措財源。該增加的土地稅只要過半郡居民同意,即可通過。此提案受當地的水公司歡迎,因為該郡目前60%水源皆從郡外引進,每加侖逕流流入大海等同於須多花錢從別處加購一加侖的飲用水。洛杉磯地區水資源品質管制局(下稱水管局)日前通過命令,要求該郡88個城市必須在18個月內,提交暴雨清理方案,但各市表示此乃缺少財源支持且昂貴的命令。水管局官員表示,各市可嘗試用低技術的方式,如鼓勵家戶收集雨水、停車場重鋪可滲透地面等,新法規的設計將有彈性,讓市政府能以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擬定淨水目標策略。

 

韓國警告碳交易制實施阻力大

碳交易機制做為減排溫室氣體市場導向方法,於全球迅速崛起,但韓國駐歐盟大使於布魯塞爾圓桌會議警告企業領導人與大使,提倡者須對業者強力反彈有所準備。首爾稍早通過類似歐盟碳交易機制,將於2015年實施,做為政府2020年減排二氧化碳30%計畫的一部分。計畫初始韓國政府分配100%免費碳權給企業,之後再如同歐盟的總量管制與交易制逐漸緊縮。而澳洲政府對前500大企業課徵碳稅且已產生通膨效應,並可能帶來政治後果,但制度自20127月開始後效果是正面的。歐洲於2005年啟動排放交易制度,但其對免費額度超量分配缺乏彈性。分析師表示目前每噸89歐元的碳價過低,難以鼓勵低碳投資或減碳,導致歐洲煤礦進口增加。

 

美國報告說明抽取地下水對河流流量影響

抽取地下水會減少相連的河川水流量 ,此過程稱為水井造成的河流量耗損(streamflow depletion)。美國地質調查局( USGS)發布新報告,總結河流量耗損的主要知識、凸顯常見誤解並提出新概念。其主要結論包括:個別水井對河流量耗損影響不大,但許多水井抽水的小效果綜合起來,對河流量和水生生物棲地則產生顯著影響;河流量耗損在抽水停止後會持續一段時間,因地下水系統需要恢復時間,但對某些含水層,最大河流量耗損甚至可能發生在停止抽水很久後,而其全面恢復可能需要幾十到幾百年;河流量耗損會影響河流或含水層水質,因其溫度調節作用受損;河川附近永續地下水抽水量應取決於該河川的整體水量及社區或監管機關可接受的河流量減少總量,而非地下水系統自然回補的速率等。

 

報告探討環境影響評估發展之過去與未來

紐西蘭學者近期檢討環境影響評估(EIA)的進步,並評估EIA是否做好因應未來挑戰的準備。該報告概述EIA沿革,檢視它在世界各區的發展、趨勢及不斷出現的新類型,如健康影響和氣候變遷影響評估。並指出EIA在某些國家面臨的重大挑戰是影響評估資訊品質低落。而對EIA的改善則意味著克服「根深蒂固專業和官僚觀點」,以縮減文獻所呈現的最佳實踐思維和現實層面間的顯著差距,其後果「傾向於歸咎EIA程序」,而非實踐者。期望未來的EIA應脫離只是一個許可階段的思維,而是更接近組織內的關鍵決策,使其成為計畫發展與設計過程的一部分,而非計畫執行前的最後法律步驟,如此才可讓評估者、計畫提出者及利益關係者一起努力,規劃符合地方社區的環境與社會性需求方案。

 

澳洲建立全球最大海洋國家公園網絡

澳洲近期建立全球最大海洋國家公園網絡,保護面積如西歐大小的海洋區域,禁止在這些敏感區域開採石油和天然氣及從事商釣。此舉將保護230萬平方公里海洋,包括北昆士蘭海岸熱帶珊瑚海與澳洲西南部珊瑚礁,協助保護瀕危海洋生物。但禁止商釣卻觸怒了商釣業,尤以北昆士蘭為甚,休閒釣魚團體也對失去某些地區釣魚權感到不滿。環境部長表示,新海洋保護區僅影響約1%澳洲商釣,且政府將花費1億澳幣補償商釣漁民損失。休閒漁業將維持正常,因海洋公園離岸幾百公里,遠超出休閒釣魚活動範圍。

 

世銀新報告檢視本世紀末全球升溫4度的風險

1份世銀委託的科學報告指出,若國際社會不對氣候變遷採取行動,本世紀末,全球將升溫4度,並引發一連串災難性變化,包括極端熱浪、全球糧食庫存量下降和海平面上升。該報告總結目前全球溫室氣體排放路徑將帶來的直接及間接氣候後果,如夏季均溫將在地中海、北非、中東等處上升6°C以上、世紀末海平面將上升0.5~1公尺等。該報告指出,4°C的世界並非不可避免,採行持續性政策行動仍可將暖化保持在2°C以下,這是國際社會通過的目標,但也會帶給環境和人類一些嚴重損害和風險。科學明確顯示人類是全球暖化的原因,而且已觀察到所造成的重大變化。

 

沿海植被系統所存藍碳恐被低估

紅樹林、濕地、海草地等沿海植被生態系統是重要碳沉積地,若毀壞將增加溫室氣體排放。新研究估計,此類珍貴生態系統衰弱造成每年釋放0.151.02Pg (petagram)二氧化碳,每年經濟損失達60420億美元。沿海植被生態系統儲存所謂「藍碳」(Blue carbon)的能力較不為人知,此研究首度廣泛估計沿海植被系統被轉為其他土地用途導致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該研究對沿海植被系統衰弱所致排量的中途估算值,接近英國每年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量。而棲地流失主因為地主將自然沿海地轉為其他用途(如農業)獲利較多。分析顯示沿海植被系統轉換所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比先前想像的還多,需更多研究加強估算碳儲存、因土地轉換而釋出的碳量與碳流失最快的地理位置。

 

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2.11.13~2012.11.19)

一月 2nd, 2013 Posted in 5-1.重要國際環保新聞 | No Comments »

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2.11.13~2012.11.19

發布單位:環保署

歐盟執委會公布保衛歐洲水資源藍圖

歐盟執委會公布「保衛歐洲水資源」(Safeguard Europe's Water Resources)藍圖,協助歐盟保護水資源並提高資源效率,並依水架構指令的要求於2015年達到「良好」水資源狀態。藍圖指出會員國必須採取3級行動計畫,包括:一、全力以現行法規,加強執行目前歐盟水資源政策,如透過濕地與沖積平原復育,增加自然水資源保存措施實行;二、於農業、漁業、再生能源與運輸等相關政策領域,增列水政策目標;三、透過「水帳戶」與水效率目標的使用,提高水資源效率。藍圖亦提議一「工具箱」供會員國做為範本使用,以加強國家、地區與河川盆地層級的水資源管理。除了維護環境與健康,藍圖亦指出確保歐盟水資源全力發展,將有助經濟成長與繁榮。

 

澳洲發表能源白皮書將提高再生能源比例

澳洲發表能源白皮書,期於2035年前,再生能源滿足40%的能源需求,2050年前則至85%,並企圖在此期間淘汰所有燃煤電廠。該白皮書重點集中在未來幾十年,天然氣和再生能源需如何發展以取代煤炭供應。據估計,要從煤炭轉變為再生能源,需投資2,000多億澳元建立新電廠和基礎設施,其中高達50%可能須專用於再生能源。此外,白皮書更將重點放在智能電力需求管理的必要性上。然而澳洲一直無法改變對碳捕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的執著,依照其2050年前達85%再生能源的提議,化石燃料(CCS)將佔29%、大規模太陽能16%、風力及屋頂太陽能13%,其餘以地熱、水力、及生質能補足。儘管澳洲過去10年再生能源有明顯進展,未來能源重點仍是天然氣。

 

歐盟暫緩將航空納入排放交易機制

歐盟氣候執委Connie Hedegaard決定,暫緩強制國際航線支付碳排放費用的計畫,讓國際民航組織(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 ICAO)有時間設計另一套全球機制,避免交易糾紛。執委表示,已透過電話會議向27國會員國建議,歐盟將非歐洲國家往來航線排放交易機制(ETS),延至2013ICAO會議後實施。據悉此項暫緩措施是歐盟於日前ICAO理事會會議前,為獲得ICAO提出一個全球性替代性制度時間表,所設之交換條件,而ICAO會議則給予善意回應。執委指出,布魯塞爾受到ICAO理事會結論鼓舞有兩個關鍵點,因其清楚展示在等待全球市場導向機制啟動之際,如何擁有地區制度及朝全球市場機制邁進的進度與時間表。歐盟會員國原已準備自201343日起,對中、印等國未遵守ETS的航班執法,而美國法案也授權美國航班不參與ETS

 

英國WRAP發表家戶廢棄物與回收中心指南

英國「廢棄物及資源行動計畫(Waste and Resource Action Programme, WRAP)」發表新指南,突顯提高家戶廢棄物和回收中心(Household Waste & Recycling Centres, HWRCs)管理成效的機會。該指南是針對HWRCs管理的相關人士,包括地方當局官員、廢棄物管理公司及第3部門再使用夥伴,提供有效且具成本效益的管理建議及支持資料。並指出提供各種處理巨大物品和材料的回收設施,是改善HWRC回收率最重要的因素,而接受廣泛範圍的小型可回收品也能增加回收率。此外,設立再使用系統,無論單一容器或商店設施,都會正向影響回收率且有益於公關。WRAP指出,回收率在下列情況下可以改善:目標回收物的種類變多;當地有良好的路邊乾回收覆蓋範圍;HWRC配合路邊回收情況;公眾對該區域內既有的廢棄物及回收服務有良好的認知。

 

紐西蘭退出第2期京都議定書被批卸責

紐西蘭決退出第2階段京都議定書,學者批評此為虎頭蛇尾的作法,將帶來嚴重後果。但紐西蘭氣候變遷部部長為該國政策辯護,表示京都議定書「有毒」,基本上根本行不通。他認為應與美國和中國一致行動,該兩國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70%。若它們不參加,京都議定書就面臨死胡同。紐西蘭退出京都議定書後,即可以自行設定溫室氣體減量的目標,但此作法並無法律拘束力,批評人士認為這根本就是逃避應有的責任。最新報告顯示,即便各國都達成自設的減排目標,全球氣溫在未來90年間仍會上升攝氏4 度,但實際的減排量更低,因此全球氣溫可能上升攝氏6度。科學家預測,若真如此非洲將有乾旱及嚴重的缺糧,全球珊瑚礁將滅絕,而紐西蘭南阿爾卑斯山上冰雪將只剩十分之一。然而,Groser部長認為,如果這些預測都成為事實,紐西蘭對溫室氣體減量的重要性根本微不足道。

 

歐盟廢棄物出口持續上升

歐洲環境署(European Environment Agency, EEA)新評估報告指出,歐盟跨國運送廢棄物有增加趨勢,報告指出,歐盟越趨嚴格及統一的廢棄物政策,導致會員國將更多廢棄物質運至他處。且不管境內或境外,可回收材料需求漸增,尤其是在新興亞洲經濟體。而危險廢棄物交易於20012007年間增加,但20082009年因經濟衰退而使貨運量減少。經濟衰退後,塑膠與金屬廢棄物出口回升,並於2011年超過2009年水準。該報告表示因回收率上升、全球資源競爭激烈與廢棄物價值意識高漲,國際可回收材料交易將持續成長,危險廢棄物交易也預期增加。整體而言,歐盟須更致力於減廢,才能提高資源效率,這也是歐盟2020年成長策略的要素,而且也應鼓勵能產生較少或較不危險廢棄物的新科技與商業模式。

 

美國選民投票通過數十億美元保育議案

116 日全美選民以壓倒性票數通過加稅,並花費資金於社區新公園上的議案。地方與州選票上的57項議案中,46項獲得通過,通過率81%。共21州的議案總共將提供20多億美元,包含7,670萬新資金支持水質、新公園及自然區域與工作農牧場保護。無論選民在選舉支持民主黨或共和黨,都贊成籌措保育資金的選票議案。57項議案中,「公共土地信託」與「保育運動參與」27件並贏得24件,通過率89%。此次麻州社區保育法案9件中有7件通過,休士頓通過1.66億公園興建以完成該市河口綠地網絡等。

 

城市永續性應以其生態足跡衡量

一個城市是否永續,已不能單獨來判斷,必須考慮到它所使用來自鄰近或遠方的自然資源是否永續、以及從全球角度來看城市的綜合資源耗用及對環境的衝擊。許多自行宣稱的永續城市在作「綠色城市」規劃時,常忽略其所引進的貨品和服務造成的環境足跡。世界正快速都市化,估計在未來四十年內,地球人口將超過90億,而至2030年,城市的土地面積將成長3倍。目前有一半以上人口居住在城市中,所用資源多來自遙遠的農村地區,因此應以進行生命週期分析的方式,來發展永續策略,才能使提出者考量城市較廣泛的影響。此外,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所提之「生態足跡」概念,也可用來計算城市的真正影響及總土地需求。

 

韓國環境公司獲綠蘋果環境獎

直屬於韓國環境部的韓國環境公司(Korea Environment Corporation, KECO),本(2012)年再度獲得國際著名的環境友善獎項,取得了全球環境市場的肯定。KECO宣布獲選為「國際綠蘋果環境獎」得主,此獎項為國際權威非營利組織The Green Organization所主辦的「綠蘋果獎」之一。「綠蘋果獎」是頒發給全球各產業中具最佳環境作為、創新產品及服務之組織,自1994年獲得歐委會正式認可後,即被評為最具權威性的環境獎項。該獎項分為國家及國際兩部分,國際部分分別從世界各洲選出一名得獎者。此次KECO獲獎緣由是建立了國家廢棄物監測系統,以網路及無線射頻辨識(RFID)連結廢棄物的收集、運輸及處理,不僅減排5,592噸的二氧化碳,還省下2,600億韓元的廢棄物處理費用。

 

奈米科技可使回收輪胎製成新建築材料

奈米科技可望運用於輪胎回收,製成高價值建材。奈米表面強化技術將運用在英國一家新輪胎回收廠,由廢輪胎與回收UPVC製造出同質木材取代物。由Gradena營運的輪胎回收廠是廢棄物諮詢公司與奈米科技專業公司的聯合企業,在擴大規模之前第一年,將處理約1,200噸廢輪胎,最終製成的木材替代品可依顧客要求套模,並切割成不同形狀,且有特殊物理化學特質,比天然材料還更理想,亦較不易因冷熱、潮濕、風、昆蟲和紫外線損壞,壽命終期時也可回收。業者指出,有效運用廢輪胎和UPVC不僅可減低垃圾量,還可製成新的可回收產品,未來甚至將推出下角料及壽命終期回收計畫,以達零浪費。

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2.11.06~2012.11.12)

一月 2nd, 2013 Posted in 5-1.重要國際環保新聞 | No Comments »

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2.10.30~2013.1.05

發布單位:環保署

聯合國廢棄物管理會議呼籲因應全球垃圾危機

世界銀行統計全球都市每年產生約13億噸廢棄物,且預期至2025年將增至22億噸,威脅環境和人類健康,亟需採取行動。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1次的廢棄物管理全球夥伴關係會議今年在日本大阪舉行,與會專家試圖為此全球廢棄物管理挑戰找出答案,並透過較佳的協調獲得經濟與環境利益。不當廢棄物管理造成的威脅在低收入國家尤為顯著,其廢棄物收集率常低於50%。人口增長、都市化及經濟發展,均使廢棄物產量不斷增加,超過既有管理系統的負荷。透過改變產品設計、減少資源耗用、重複使用及回收再利用等,可有效減少廢棄物。若處理得當,廢棄物管理可有效解決廢棄物問題,並可藉資源回收及再利用、創造新商機及就業機會、減少廢棄物管理運作(如垃圾掩埋)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以及將廢棄物轉化為能源等,帶領人類走向永續發展。

 

歐盟推動禁用含氟溫室氣體

歐盟氣候執委海德格對冷藏業者表示,含氟溫室氣體(F-gases)應於2030年前減量2/3。在國際淘汰破壞臭氧的氟氯碳化物20多年後,歐盟開始推動禁用含氟溫室氣體,因其暖化效應較二氧化碳強數千倍,並推薦非合成替代物,如氨氣或二氧化碳。歐盟將於本月底舉行的UNFCCC會議,推動含氟溫室氣體緊急行動,縮短目前減排量與需求量的差距。海德格希望因海平面上升有沉沒危機的島國能共同合作,克服中、印等排放大國對抗禁用含氟溫室氣體的預期阻力。歐盟自1990年來碳排降低18%,但含氟溫室氣體使用量增加60%。歐盟會員國及部分企業以非合成物成功取代含氟溫室氣體,其中以丹麥成效最佳,歐盟以外國家則以瑞士為表率。

 

如無法大幅減碳本世紀地球可能暖化6

PwC顧問公司發表的分析報告警告,主要經濟體緩慢的減排速度,使地球本世紀末將「至少暖化6度」。該研究發現,全球排放量於2050年前需每年削減5.1%碳密集度,才能符合將上升均溫控制在2℃水準的議定目標。此削減幅度將比自2000年以來已實現的年均削減量0.8%高出6倍。該報告指出,政府和企業無法再將全球暖化2℃視為理所當然的預設情境,呼籲妥善規劃以因應更無法預測的極端氣候對供應鏈、長期性資產、及沿海或低窪地區基礎設施造成的破壞性影響。同時,高碳密集度的產業必須準備接受更「侵入性」的法規及資產受困的可能性。專家說,當前的挑戰是對全球經濟各層面實施兆億噸規模的減排,包括發電、能源效率、運輸與產業,以及擁有森林國家的減少毀林及森林退化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Reducing Emissions from Deforestation and Forest Degradation +, REDD+)

 

澳洲公布認可標準綱要草案

澳洲政府公布「認可標準綱要」草案,在正式通過前聽取各方意見。澳洲環境部長表示,澳洲需要一個更簡單的環保系統,能提供較清楚的標準及更快作出決定,因此必須刪除現有環境法規中重複及耗時的程序。但簡化環境審查程序,並不表示標準鬆弛,草案所列標準與現行標準同等嚴格。聯邦政府正與各州及行政區合作,就簡化評估及許可程序達成雙邊協議。此綱要明定政府對達成雙邊協議所應採取的原則,包括:具國家層級環境重要性的提案,須通過高品質的影響評估;具國家層級環境重要性的許可方案,不得造成令人無法接受或非永續的影響等。

 

英國WRAP將焦點轉向閉環經濟

英國「廢棄物暨資源行動計畫」(Waste and Resources Action Programme, WRAP)將推出新策略,要求企業更有效地利用自然資源,刺激經濟成長。WRAP執行長指出,在閉環(closed-loop)經濟中,產品以其材料可被再使用的前提下設計及製造,因此WRAP未來將強調創造閉環經濟對企業的好處。她指出,英國在提升資源使用效率方面居領先地位,但僅少數大企業充分體認其環境及經濟效益,故應將此概念擴及供應鏈下層的中小企業。WRAP未來將聚焦於對廢棄物產量造成最大影響的產業及領域,如電子廢棄物處理計畫,以及藉由更好的設計來減少紡織廢棄物等。WRAP同時將促成供應鏈中不同領域的連結,透過企業間的合作減少廢棄物。

 

美國研發新方法協助社區規劃氣候風險

麻省理工學院(MIT)開發新工具,協助決策者與都市規劃者了解氣候變遷對地方可能的影響;如區域性長期溫度與降雨變化等氣候趨勢推測,可使規劃者評估風險及風險對作物、道路與能源建設之影響。當愈多極端天氣事件發生,區域影響評估愈重要。新方法中,研究人員量化特定結果的可能性,並加入社經資料、不同排放量及不同程度的不確定性。新技術結合氣候模型預測、跨政府間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IPCC)使用的耦合模式比較分析(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以及MIT整合經濟、人文、自然、地球系統的整合型全球系統模型架構。研究團隊正尋求社區合作。社區將氣候變遷調適能力建置納入基礎建設計畫極為重要,開發中國家亦能因此獲取最大利益。

 

希爾頓飯店推出床墊回收計畫

希爾頓飯店集團(Hilton Worldwide)日前推出計畫,將回收其美國境內旅館中85%的舊床墊,將所含的彈簧、木材、棉花及襯料等,再製成營建用材、地板或濾油網等。集團主管表示,過去兩年該集團單在美國即採購5萬個床墊,並暗示將把此回收計畫推廣到全球。上個月該集團比原訂時間提早兩年達成其5年減廢目標,較2008年減少20%廢棄物產量。希爾頓將採用其專利的Lightstay永續管理系統,報告及追蹤捐贈床墊去向,同時將修繕房間時清出的物品,捐給專門為企業捐贈尋找受贈慈善機構的Good 360。另外,希爾頓正收集100萬個二手肥皂,捐給Global Soap Project製成新肥皂,捐給衛生條件不佳的開發中國家社區。

 

澳洲啟動原住民碳耕基金

澳洲政府啟用第一階段的原住民碳耕(carbon-farming)基金-能力建構與商業援助流程,做為潔淨能源未來計畫的重要環節。未來5年,將投入2,230萬澳幣協助參與的原住民組織與土地管理人,提供直接財務援助或投資於更多碳耕作法研發。第1階段資金主要投入2部分:(1)可行性與評估:每筆最高5萬澳幣,協助研究碳耕機會、評估可行性、尋求專家建議與夥伴合作機會;(2)企業與方案建構:每筆最高30萬澳幣,協助既有計畫或已完成可行性評估的方案建立碳耕企業。資金可用於建立碳耕企業、僱用專案經理,或取得法規、契約或財務專家之意見。官員表示澳洲政府已核准4種碳耕作法,另有40種正在評估中,並將投入520萬澳元,發展更多適合原住民土地管理人採用的碳耕作法。

 

英國團體指政府缺乏行動使水資源風險升高

英國16個主要環保團體組成之「水藍圖聯盟」,警告因政府改善水資源管理速度過於緩慢,2013年英國水災與水資源短缺的風險已提高。該聯盟認為應以長期、永續的自然水系統管理方式,對抗不斷升高的水風險。該組織公布2015年前達成永續水資源的10個步驟,並肯定政府阻止不永續的抽水行為、在合理價格下擴展水表使用、並建立以流域為基準的管理方案,但在許多領域仍缺乏實際或法規上的進展。該組織指出在經歷2個乾旱的冬季後,今年夏季為史上降雨最多者,勉強使英國避免嚴重旱災。但只要再出現另一串乾旱冬季,該國將面臨嚴重旱災風險。該組織認為英國應利用泥炭地、沼澤地與植物儲藏與淨化雨水,而非讓雨水直接流入河川增加水災風險。

 

美國污水處理廠發現超級細菌

馬里蘭大學研究人員於美國幾座廢水處理廠發現超級細菌-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醫院外的社區型MRSA感染亦有增加趨勢,其嚴重性不亞於醫院型感染,但研究人員對可能的環境污染源與社區民眾如何接觸該細菌仍未全面了解。此項研究首次以美國廢水為MRSA可能污染源進行調查,結果呼應瑞典先前於該國廢水處理廠發現MRSA的調查,證實美國廢水處理廠亦有MRSA存在。採樣發現4座廢水處理廠均有MRSA及非氧西林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MSSA):樣本一半含MRSA55%MSSA;所有廠區83%之進水含MSRA,但含MRSAMSSA的樣本比率隨處理過程降低,僅1座未定期加氯消毒的處理廠出水含菌。廢水中分離出的MRSAMSSA各有93%29%對兩種以上抗生素具抗藥性,並有兩座污水廠MRSA的抗藥性及毒性隨處理過程增加直至加氯後殺死,顯示具較高抗藥性及毒性的菌株較易在污水處理過程中存活。

 

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2.10.30~2012.11.05)

一月 2nd, 2013 Posted in 5-1.重要國際環保新聞 | No Comments »

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2.10.30~2013.1.05

發布單位:環保署

人為溫室氣體排放三分之一來自糧食生產

研究顯示糧食生產造成29%的人為溫室氣體總排放量,是聯合國預估農業排放量的2倍。農業研究組織CGIAR的報告檢視所有糧食系統的排放量,包含毀林、肥料生產與運輸,而非僅耕種本身。CGIAR表示要減少糧食部門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還需許多努力,而許多國家是可透過減少排放量來大幅降低成本,如中國只須提升肥料生產效率即能大幅減低排放量,英國則能透過消費較具效率的紐西蘭農場所生產的羊肉,而非自己所牧養來減少排放,全球改變肉食之飲食習慣而改吃素食,也能達減排效果。CGIAR的另1份報告並認為,氣候變遷將影響主要熱量來源之糧食作物玉米、小麥與稻米的產量,而耐受性較佳的作物如蕃薯、大麥、牛豆、小米、扁豆、樹薯與香蕉等,可填補上述敏感作物產量上的缺口。

 

 

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將面臨重修

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將於2013年京都議定書到期時面臨重修,除考量是否禁用某些科技,在2011年摩洛哥馬拉喀什(Marakkesh)會議中,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決定延後提出禁止HFC-23相關碳權的提案,然而歐盟已決定20135月起禁止此類碳權。2012年底在卡達杜哈舉行的氣候變遷高峰UNFCCC,將促使與會代表們接受京都議定書的第2期承諾(Kyoto II),目前僅歐盟允諾將做出承諾。日本、俄羅斯和加拿大已拒絕,但UNFCCC將在杜哈會議上促其簽定,澳大利亞預期會承諾。

 

歐盟執委會提出環評指令修訂法案

歐盟執委會於1026日提出歐盟環評(EIA)指令修訂法案,將送交歐盟理事會及議會,簡化及加嚴原有指令。1992年的EIA指令已經歷多次修訂,但仍須依政策發展及法律與技術上的改變全面加以修改。提議的修改包括:(1)調整程序,使只會造成重大影響的案件需要環評,為降低影響所提出的案件及造成地區性影響的小型案件,應以較低成本加快通過,如此主管機關才有更多時間評估大型案件;(2)加嚴法規以確保更佳決策及避免損害環境,替代方案的影響須通過更系統性的審查,主管機關須更清楚解釋其裁決;(3)簡化環評過程的不同階段,當涉及數項評估及數個主管機關時,藉由時間架構與新的機制以簡化程序。預期這些修改將產生更大的法規明確性而不會犧牲評估品質。

 

歐盟會員國達成船舶燃料含硫量限值協議

歐盟各水域將逐步採用新的航運燃料含硫限值,歐盟會員國環境部長支持該法規後,將正式頒布。2015年起,包括某些歐洲最繁忙水域在內的硫排放管制區,航運燃料的最高含硫量將減少90%,從目前的1%降至0.1%。國際海事組織的0.5%限值,將在歐盟管制區以外地區,於2020年前強制執行。高含硫量的航運燃料會產生二氧化硫及懸浮微粒,前者會導致健康問題和酸雨。歐盟執委會已表示計劃於2013年審查空氣品質法,使歐盟污染管制限值更接近較嚴格的世界衛生組織所建議的污染物安全水準。此外,歐盟應效法美國及加拿大,將整個歐盟海岸線劃為低二氧化硫及低氮氧化物區。

 

蘇格蘭公布二手物機構品質認證標準

蘇格蘭零廢棄物組織(Zero Waste Scotland)公布新國家二手物機構品質標準Revolve,另一份同時發布的報告顯示,46%民眾因擔心品質與可靠性,而對購買二手物品有所猶豫,70%以上民眾相信二手物具良好價值且通常比買新的還便宜。在計畫試驗階段,Blythswood CareFurniture Plus為蘇格蘭首先達到Revolve認證標準的兩家二手機構,另20家也正朝Revolve認證努力。蘇格蘭零廢棄物組織設立Revolve再使用品質標準,以喚起二手業意識,並增進消費者購買二手物的信心。此計畫2012年獲得65萬英鎊的再使用產業投資,以繼續進行改善措施,包括設立全國再使用電話專線,以方便民眾捐贈物品,並找到當地再使用據點。蘇格蘭二手業每年轉移掩埋場4.5萬噸丟棄物品,年產值2千萬英鎊,增加700個以上工作機會與5千個志工或支援職缺。

 

韓國完成未來十年自然公園管理計畫

韓國環境部(Ministry of Environment, MOE)完成了第2(2013~2022)自然公園主計畫提案,以在「自然公園法」下提出自然公園保護與使用之長期發展方向。主要內容包含:1.藉由進行整合的自然資源調查並地圖化生態資源,來加強生態系統保護及復育、2.根據各公園的條件與特性,建立有效率的管理系統、3.藉由擴展生態價值來創造公園的自然與社會價值、4.加強導遊與住宿服務來提升生活品質、5.藉由簽訂公園保護協議及提供誘因,來擴展公園管理的夥伴關係。其中,MOE將特別致力於提升使用者方便性,以建立舒適的公園環境及改善居民生活品質,為達此目標,將採取如規劃禁酒精特區的階段性計畫、施行平日監控系統以防非法行為、建立導遊預約系統等。再者,MOE將建置系統以規劃出海洋生態體驗區、促進相關設施之設置及景觀的管理。

 

環保人士指責歐盟管理危險化學品不力

環保人士指出,歐洲市場化妝品與清潔用品中,仍有超過1千種潛在危險化學品未受管理,ClientEarth與歐洲環境局(European Environmental Bureau, EEB)表示,歐洲化學總署(ECHA)監督產業進展緩慢。EEB指出,全歐洲有超過3萬種化學品控管鬆散,許多恐危害消費者健康,調查並發現登錄文件中常有不完整、不正確與不相關的資訊,約1,500種潛在危險化學品仍繼續充斥歐洲市場。ECHA則表示,倘若發現業者的資料有問題,業者會被要求改善,REACH規定至少5%的文件須通過遵法查核,但並未規定達成期限。此外調查發現,有些資料並未妥善檢查,且ECHA未挑戰送交資料的業者。1,500項危險化學品中,有84項受目前規管系統監測,但只有40項被公告為高度關注物質(SVHC)

 

美國網站提供全美污水處理廠沼氣生產資料

美國「東北生物固體物及殘渣協會(North East Biosolids and Residuals Association, NEBRA) 」推出新網站,提供美國各地污水處理設施的厭氧消化和沼氣生產最新資料。該網站提供生物沼氣生產做為再生燃料潛能的關鍵資訊給決策者、市場分析師、專案開發商和水質專業人才。網站使用美國環保署的資料,顯示全美有1,200多座污水處理設施,對廢水固體物(污泥)進行厭氧消化並生產沼氣,這些大部分是處理1百萬加侖/(MGD)以上的設施。然而3,300座主要設施中,有三分之二未對固體物進行厭氧消化及生產沼氣。此外,有13,000多座規模小於1 MGD的小型設施,其中只有少數運作厭氧消化,顯示廢水明顯有產生更多沼氣的潛力。而污水處理設施對其生產的沼氣也未充分利用,資料顯示三分之一生產沼氣的處理設施並未將之用做能源,只有約300座用來發電。

 

歐盟輪胎標章法於201211月生效

201211月輪胎標章新法實施後,歐盟消費者在購買輪胎時,將有更透明資訊供其參考。此法依據多種特定測試,給予歐盟消費者關於輪胎整體性能更高層級資訊。其性能標準包含:滾動阻力、濕煞車距離與噪音污染。自11月起所有於歐盟內販售的輪胎,都須標示標準格式的標章,包括歐盟外製造的輪胎。標章左上依耗油程度以AG顯示滾動阻力,A級為最省油。右上標示濕煞車性能,以時速50英里測試,每等級差距6公尺。標章下方則顯示車輛熄火後滑行通過測試機器所產生的噪音分貝量。而噪音標示下有歐盟輪胎標章法規號碼參照,包含車輛類型,C1表示汽車,C2C3分別表示輕型與重型商用車。

 

美國俄亥俄州推行流域管理計畫有成

根據美國環保署,流域意指水流向溪、湖、河口、濕地、水層或海洋等一般水道的區域,流域上點源與非點源污染共存,下游的水質及生物監測,可顯示上游這些污染的累積影響。因此,流域含地形與地質定義,而非傳統的人工界線如縣市邊界,以流域為導向的方式,提供較整體且廣泛的觀點來管理土地與水資源。俄亥俄州環保局的「發展當地流域行動計畫準則」,敘述以流域方法為處理流域水質與棲地惡化多重原因的全面做法,也是將問題區分優先順序、納入政府內外等利益關係人意見,以發展完整、整合解決方案的一個過程。目前該州土地近半數被涵蓋在60多個旨在保護州內水資源的流域管理計畫之下。近期成果包含減少流入農業區河流的沉積物與營養鹽、魚類重返受礦區酸性排水影響的溪流、及都市流域基礎建設發展策略的改善等。

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2.10.23~2012.10.29)

十一月 22nd, 2012 Posted in 5-1.重要國際環保新聞 | No Comments »

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2.10.23~2012.10.29

發布單位:環保署

歐盟發表空污排放限值指令現況報告

歐盟環境署(European Environment Agency, EEA)發表「歐盟國家空污排放限值指令進展評估」報告,評估歐盟是否達成自2001年該指令通過時,所設下的環境及健康目標。該指令旨在減緩土壤及淡水的酸化、減少含過多氮的生態系面積及減少人類、作物、森林對地面臭氧的曝露等。根據報告,歐盟已達成許多設定目標,但污染物排放量還需更進一步減少,才能保護環境與健康。報告指出,歐盟有12個會員國至少超過一項空氣污染物排放限值,然而在19902010年間,空氣污染物排放已見顯著減少成效,如二氧化硫減少82%、非甲烷有機揮發物減少56%、氮氧化物減少47%與氨減少28%。目前歐盟執委會正在檢討歐盟的空氣政策,預計最晚在2013年提出修訂版國家排放限值指令(National Emission Ceilings Directive)

 

研究公布2012全球重大污染問題

工業污染等同瘧疾與結核病,為關鍵公共健康威脅,全球有1250萬人處於有毒污染物風險,致死致病原因仍被低估。瑞士綠十字與紐約布萊克史密斯研究所公布報告,詳述過去1年對中低收入國家數千處污染場址研究,希冀為受毒物污染物威脅的邊緣化族群發聲。報告列出十大致病致死的有毒工業,第1為鉛蓄電池回收,第2為煉鉛,採礦與礦砂處理位居第3,鞣皮位居第4,比第5的工業與都市掩埋場和第6的工業建物污染還毒,接續是手工採金業、產品製造業、化學品製造業與印染業。致病最嚴重的毒物是鉛,第2致命的是致癌鉻,再來是汞。鎘、石棉與許多揮發性有機複合物也名列其中。1位參與的專家指出,人們需要賺錢,如果貧窮就會不擇手段,此研究是為了發展解決方法來保護其生計、回收更多的金、更快地處理皮革。

 

聯合國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委員會建議淘汰HBCD

聯合國斯德哥爾摩公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審查委員會」通過建議,將工業用阻燃劑六溴環十二烷(HBCD)納入公約附件A的淘汰名單,以保護人體健康和環境。HBCD主要用於發泡聚苯乙烯和射出成形聚苯乙烯,也用於紡織塗料和電器及電子設備用之高衝擊聚苯乙烯中。該建議對發泡聚苯乙烯和射出成形聚苯乙烯給予特別豁免,俾讓各國有時間採用更安全替代品。此建議將被提交第6屆斯德哥爾摩公約締約方大會(預定20134月底在日內瓦舉行)審議。該委員會共通過包括針對工業用化學品氯化萘(CNs)HBCD、殺蟲劑五氯酚(PCP)及其鹽類和酯類在內的12物質之列管建議,這些化學品將進入下個審查階段。該委員會亦通過了CNsHCBD的風險評估說明資料,但認為目前資訊不足以通過短鏈氯化石蠟的風險評估,將考量新資訊,並在第11次會議上再次審議。

 

歐盟發表生命週期影響評估指導手冊

歐盟聯合研究中心(Joint Research Centre, JRC)完成了建立與使用生命週期評估方法(LCA)的新指導綱領,建議評估應為全面性、易於取得與使用的,才能使LCA成為決策的主流概念。由歐盟執委會環境總署參與贊助,JRC蒐集並評估了現有LCA知識,製成國際生命週期資料庫系統 (ILCD)手冊,包含一系列企業與政府LCA優良實務的技術文件與指引,分析了許多評估健康與環境影響的LCA方法。這些方法雖然類似,卻會產生不同結果,導致不同的結論與決策,因此有必要對各種LCA方法的模型與指標提供清楚指引。JRC因而再完成此份生命週期影響評估(LCIA)手冊,以支援不同影響指標計算的一致性,建議針對不同類型的影響如氣候變遷、臭氧層流失、優養化、生態毒性、土地使用與資源耗竭等採取不同評估方法。

 

水創新高峰會公布白皮書

Cleantech集團公布水創新高峰會(Water Innovation Summit)結果白皮書,報告觸及公共事業對創新的觀點、智能水網、金融創新、油氣業永續水資源管理、在水資源與農業中之良機及確保業者潔淨水之取得。集團指出,主要企業及投資者正密切關注水及廢水科技的發展。白皮書的重點包括:一、水公司創新由成本、危機與冷卻驅動(Cost, Crisis, Cool, 3C)。二、「將水當成服務」為1種創新的商業模式,企業可將此模式推銷給守舊且財務拮据的水公司。三、我們正由水資源開發時代轉換至水資源分配(水權)時代。四、水與能源關係已更可被視為水、能源與食物關係。因農業用水占極高比例,會中視農業為水管理最重要產業之一,且探討精確灌溉、抽水效率技術及使用處理後廢水灌溉等可能解決方案。農田產量即時監測、土壤特性、濕度感應器與幫浦等一般設備表現,也被視為能引起新一代農民重視水資源與促使企業將新科技與公司商業化的商機項目。

 

研究指出歐盟生質能政策會增加碳排放量

歐盟聯合研究中心研究顯示,使用森林圓木作為生質能源與使用化石燃料相比,短期將實際增加溫室氣體排放,因燃燒樹木製造生質能源,將釋放樹木一生中所吸收的碳,並減少碳匯吸收新碳,除非等到由能吸收相同碳量的碳匯來補充,而期間所排碳量將比生質能源減少的碳量多,形成碳債。專家建議應利用碳會計,配合好的政策行動,避免產生反效果。目前並無一致接受的國際森林管理碳會計規則,生質能源單純被歐盟排放交易系統與京都議定書等視為碳中和,更糟的是,歐盟各國溫室氣體排量計算分歧。不到2/3歐盟會員國將森林管理納入碳計算中,僅3國納入農田或牧地管理,1國納入植被。20126月歐盟執委會提議的新協調準則,將森林與農業溫室氣體排放量納入計算,但這些均未包含生質能源永續標準。

 

韓國使用鋼鐵生產副產品修復沿海生態系統

南韓東部和南部沿海地區自1970年代初,曾多次受到損害,其海洋生態已受到海洋動物群衰退的威脅,導致漁業收入減少。POSCO公司與工業科技研究所(Research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IST)合作超過10年,使用其鋼鐵製造過程中對環境安全的副產品「鋼渣」,來修復海洋環境。POSCORIST開發出一個鋼渣海洋結構「Triton」,由高比例有利於海洋環境的礦物元素(特別是鐵和鈣)所製成,其人工魚礁可為海藻及其他海洋生物的生長提供了理想狀況。Triton進行海洋造林18個月後,生物質增加了7倍,此由鐵離子所促成,它加速藻類孢子的萌發和生長,同時鈣質淨化受污染沈澱物及水質。POSCO在東部和南部海域超過十處沿海地區建成的鋼渣海洋森林,已被證實對提高海洋環境的生物多樣性極有助益,而修復的生態系統助長了漁獲量及使地方經濟受益。經此倡議,POSCO展示了鋼鐵業副產品能以何種方式被用來對環境、社區和企業本身產生正向成果。

 

德國研究指出需監測會危害河川生態的三氯沙

德國和斯洛伐克研究人員指出,化學品三氯沙對河川生態的危害仍未被充分監測。研究人員在易北河(Elbe)流域進行比標準監測程序更全面的大規模監測,發現眾多測試場址中,該化學品的濃度超出藻類群落的「預估無效應濃度 (predicted no-effect concentration, PNEC)」,在其研究的500項河川流域污染物中,三氯沙被排在歐洲最有害物質的第6位,因此急需將此物質納入全歐洲的例行監測計畫中。歐洲當局打算把優先監測物質名單從目前的33種擴大至45種,但三氯沙並未在候選者之列。該化學品在1972年上市,直到1998年其嚴重後果才首次被發現。直到目前,三氯沙被用來作為個人保健用品(如牙膏)和運動服中的抗菌劑和抗真菌劑。科學家也非常關心目前三氯沙不止在廢水中的有機體,也在人體血漿和母乳中被測出。因此,其超出水生生物的有害影響不應被排除。

 

研究比較低碳科技電池環境影響

研究評估用於低碳系統如太陽能電池與風力發電機的各種電池生產所造成的環境影響,結果發現,若考量金屬耗用與溫室氣體排放層面,鋰電池的環境影響最大。但至於其可能的毒性影響,則需更多資料以完整比較電池間差異。此研究未考慮電池生命週期的使用與廢棄階段,聚焦於鉛酸電池、鋰電池、鎳鎘電池、鎳氫電池與鈉硫電池的比較及考量金屬耗用、氣候變遷影響與能源需求等環境衝擊。鋰電池之金屬耗用影響最大,且鋰礦開採的毒性及礦區位於自然風景優美地區,皆會造成重大環境、健康、社會影響。然而鋰離子電池對人類的毒性每百萬焦耳(MJ)產能只有鉛酸電池的一半,且比鎳鎘電池的毒性還低,而鎳氫電池及鈉硫電池對人類的毒性是最低的。製程需要最多能源的是鎳氫電池(每公斤90MJ)與鋰電池(每公斤8890MJ),並在溫室氣體排放上也表現最差,每製造1公斤電池將分別產生5.3公斤與12.5公斤二氧化碳當量,鈉硫電池和鉛電池在能源需求與溫室氣體排放表現最佳。

 

韓國於科學技術院設立綠色成長研究所

韓國總統李明博宣布,韓國將於該國最頂尖的「韓國科學技術院」(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AIST)中,設立綠色成長研究所,以培養國際人才,發展對環境友善的成長模式。李明博是在「全球綠色成長研究所」(Global Green Growth Institute, GGGI)開幕會議上作此宣示。GGGI是韓國於2010年成立的智庫,於201210月初正式成為國際性組織,共有18個國家作為創始會員。官員指出,KAIST的綠色成長研究所將於2013年開設,最初將有40名研究生,預期於2018年擴充至200名。該研究所將與世界頂尖大學合作,包括哈佛、倫敦政經學院等。而GGGI設立的目的是要發展新的成長模式策略,培養新的綠色科技,在對抗氣候變遷的同時,帶動全球經濟成長。此外,韓國首爾西邊的松島市日前才獲選成為「綠色氣候基金」的總部所在地,證明韓國在綠色成長上的努力已獲得國際肯定。

 

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2.10.16~2012.10.22)

十一月 22nd, 2012 Posted in 5-1.重要國際環保新聞 | No Comments »

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2.10.16~2012.10.22

發布單位:環保署

研究顯示車內抽煙會使空污超標

英國大學研究顯示,車內抽煙產生的有毒濃煙,會使車內空污水準超過世衛組織標準,即使窗戶打開也一樣。該研究強化了英國藥學協會嚴禁所有汽機車保險持有人在車內抽煙的要求,以保護必須忍受二手煙的孩童。然而抽煙者遊說團體指出,研究顯示84%的成人並不會在有小孩乘坐的車內抽煙,若立法將不符合比例原則。研究顯示孩童在充斥著二手煙的車內環境所承受的風險較成人為大,因其免疫系統較弱、呼吸頻率較高且較難以自行離開該環境。該研究測量了49趟行程,發現每當駕駛抽4根煙,即會產生平均高達85μg /m3的污染濃度,是室內安全標準建議量的三倍。

 

聯合國發表水資源及濕地TEEB報告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生態系統暨生物多樣性經濟」(The Economics of Ecosystems and Biodiversity, TEEB)倡議,發表水資源及濕地TEEB報告指出,各國需要充份認知濕地在支援人類生存及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才能維護資源豐富、可永續經營的經濟。健康及有生產力的濕地,對全球及地方性的水資源非常重要,舉凡飲用水、農業灌溉用水、水災防範、支援生物多樣性及扶植產業等多有賴濕地。然而,因農業過度開發、不當取水、都市化、基礎建設及污染等原因,全球濕地不斷衰敗,造成社區、企業及國家的經濟損失。該報告亦分別針對國家、國際、地方、地區決策者、研究人員、發展合作社群、企業等各層級,提出具體建議,如國家或國際決策者應將水資源及濕地的價值納入決策考量;以法律規範保護濕地免遭受受損的壓力;藉由生物多樣性及生態服務指標、環境帳戶的發展,來改善監測及知識缺口等。

 

歐盟表示塑膠應予回收而非能源回收

歐盟環境執委(Commissioner for Environment) Janez Potocnik近期在德國舉行的Polytalk 2012會上,提出增加廢棄塑膠回收、減少該種廢料做為能源回收的願景。Potocnik表示,若維持同樣的商業模式,到2050年時將需3倍以上的資源量來滿足需求,故應減少原物料使用,藉由回收、替代、減量來使資源使用更長久。目前歐洲有近50%的塑膠最終送往掩埋場,相當於1200萬噸的原油量,另一半則多送去做能源回收,只有少數予以回收。他指出,即使在高回收再利用率(recovery rates)的國家也缺乏足夠的塑膠供回收,而此能源回收多過回收的情形,在中長期來說是不能被接受的。況且回收業者大部分是中小型企業,可在歐洲提供牢靠的工作機會。他亦提到塑膠與海洋垃圾的問題,指出80%的海洋塑膠垃圾來自於陸地,而且公海中微型塑膠的濃度甚至是浮游生物濃度的6倍。他近期將發布環境中塑膠廢棄物綠皮書,促進大眾在資源效率的背景下展開對塑膠的廣泛辯論。

 

歐盟擬加嚴生質燃料限制遭批評未反應真實

歐盟提議限制再生能源運輸目標中的作物燃料比例,將限制由小麥或油菜籽製成的生質燃料,不得超過2020年再生能源目標10%中的5%,所有糧食作物燃料補助自2020年也將移除。但環保團體批評此舉雖然加嚴,卻未反應生質燃料對環境的真實衝擊,也不滿草案撤銷了先前要求燃料供應商計入生產農作物間接排量的規定,部分人士甚至建議應放棄生質燃料達再生能源10%的目標。但歐盟未放棄,清楚表明將著重投資於由藻類、作物殘渣或其他廢棄物製成的二代生質燃料。許多綠色團體歡迎歐盟對作物燃料的限制,但不滿歐盟不強迫供應商在呈報生質燃料的溫室氣體節省量時,計入間接土地使用改變因素的決議。因若計入,市面上多數可用的生質柴油將成為高碳燃料,不能算入再生能源目標,而將破壞為因應氣候變遷所做的努力。

 

報告呼籲將生態系統保護納入都市規劃

一項由超過123位科學家貢獻的聯合國評估報告指出,預計在2030年前成為都市的土地,有超過60%尚未開建,因此,若能促進低碳、資源節約型都市發展,將是大幅改善全球永續性的重要機會,可降低對生物多樣性的負面影響及改善生活品質。該「城市與生物多樣性展望」報告,是全球首份關於都市擴張的模式將如何影響生物多樣性和關鍵生態系統的全球性分析。它指出,都市擴張在生物多樣性「熱點」和沿海地帶附近地區進展快速,但用於實施永續性都市規劃的資源往往稀少。城市支援動植物物種及多種生態系統的角色已越來越被重視,如比利時有50%以上的花卉物種可在布魯塞爾找到,波蘭65%以上的鳥類物種出現在華沙,而都市樹蔭增加10%,能使周遭溫度降低3-4°C,居住於樹木附近能降低兒童期哮喘與過敏等。該報告舉出已開發及開發中國家的城市、地方當局和次國家政府的許多成功倡議,並詳細分析各地區都市化趨勢及其對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統的影響。

 

日本學者用模型研究都市林蔭降溫效果

氣候變遷使城市溫度逐漸升高,歐盟環境總署近期報告預測在幾十年後,許多城市每年將有50天以上氣溫達35°C以上。而樹木和其他植物對都市溫度有重要影響,為探討這些影響,日本研究人員建立林蔭街道的比例模型並加以研究,以幫助設計師和規劃者設計出夏季較涼爽的都市環境。真實都市環境中進行的研究是針對某種狀況的個別結果,通常用於檢查使用模擬得出的預測,該研究作者群試圖透過建立街道環境的比例模型,來彌合這兩種方法間的差距。研究人員分析數據後得出結論:種植最多樹木的街道風速降低最多,在行人高度所測到的氣溫也因街道設計不同產生相當差異。沿街種植樹木的街道因有遮蔭,使日間大部分時間比較涼爽,但中午前2~3小時種最多樹的街道反而最熱,可能是風速較低的緣故,在下午三點左右,所有林蔭街道涼爽約7°C。研究人員還發現,人行道上的樹木比街道中央的樹木降溫更有效。

 

美國審計總署公布水資源與能源關係報告

美國政府審計總署(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 GAO)公布報告,總結先前5項能源與水資源互賴關係報告結果。GAO被要求找出能源-水資源關聯的主要議題,以利國會及聯邦政府在發展及執行相關政策時參考。此名為「能源-水資源關聯:改善能源及水資源權衡管理所需的協調性聯邦方式」的報告,發現能源與水資源必然連結且互相依賴,影響彼此可利用量,但能源與水資源規劃卻為典型的「煙囪式」,即發展其中一項時,對另一項卻鮮少或毫無考量。GAO總結公私單位的協調是改善計畫的關鍵,而在擬定資源相關的聯邦政策時,須考量會波及能源與水資源的變數,且若無更廣泛的資料與研究,要發展有效政策來處理能源與水資源的關係將持續面臨挑戰。

 

營養鹽過多為美東海岸鹽沼崩壞原因之一

20年來美國東海岸等高度開發海岸鹽沼崩壞,但原因未明。日前「自然」雜誌科學家報告指出,來自化糞池、下水道系統與草地肥料的氮磷營養鹽,會導致鹽沼流失。鹽沼為陸海交界關鍵,提供魚、鳥與貝類棲地,保護沿海城市免於暴風雨傷害。該研究首度證實氮磷增加會導致鹽沼流失,此驚人結論來自麻州一未開發海岸區鹽沼地景的長期大規模研究,科學家9年來於流經鹽沼溪流的潮水中,加入營養鹽濃度與密集發展區相當的氮磷,幾年後長滿草的潮水河岸形成寬裂縫,最後變為泥流。過去鹽沼被認為去除營養鹽的能力無限,不會危害沼地本身,但該研究顯示鹽沼有其極限,並使鹽沼崩壞。鹽沼崩壞過程可分階段,首先營養鹽使草類長得更綠更高,但根及地下莖卻越少,同時會增加細菌分解泥炭中樹葉、莖等生物質的能力,使溪流河岸更加不穩,最後兩者皆被一天兩次的潮水給帶走破壞。

 

研究指出人類活動會散播細菌抗藥性

研究顯示污水處理廠與動物畜養場所附近的河流沉積物中,細菌的抗生素抗性基因濃度較高,此類場所恐會散播具抗生素抗藥性的細菌至環境中。為防止抗藥性細菌增加,大多由醫療診所著手,如勸導醫生勿濫用抗生素,但愈來愈多證據顯示,環境來源亦會散播抗藥性。抗生素與抗藥性細菌因人畜排泄,經由污水處理放流水與畜養場所逕流進入河川,抗生素濃度愈高,愈增加細菌抗藥性。研究人員調查美國北科羅拉多州南佩雷特河中細菌的抗藥性基因sul1tet(W),發現對磺胺類藥物有抗藥性的sull,其濃度與上游飼養場的牲畜數目相關,與乾淨區相比,上游飼養1萬頭牛的飼養場使sull濃度增加1萬倍,sull濃度也與污水處理廠排量相關,但相關性不如飼養場,1千萬加侖日排量的污水處理廠使sull增加1千倍。對四環素藥物有抗藥性的tet(W)則與沿岸人類活動無相關性,可能是其較不耐久且細菌間基因傳遞較差的緣故。

 

中國大陸公布核安藍圖將斥資800億人民幣

中國大陸環保部報告指出,將於2015年前斥資800億人民幣,提升核能廠與輻射污染管制安全以達國際標準。中國大陸原本計劃在20年內興建100座反應爐,在日本核災危機後,中國大陸禁止核准新核電廠設立,並下令安檢全國41座核電廠。環保部報告提出中國核安於2020年前達到國際標準的規劃藍圖,顯示其正逐漸重啟擴增反應爐核准過程。報告評估中國核電安全,建議盡快淘汰較舊的核反應爐、分享改善資訊取得、加強核安研發與改善輻射廢棄物處理。報告並對目前核安狀態並不樂觀,指中國有多種核反應爐、技術與安全標準,故不利管理。媒體指目前中國核發電量為12.57 GW,擬將2020年核電產能目標由80GW降至6070GW,目前官方目標為40GW,少於現今總發電量的5%,但足以供電整個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