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與中國大陸環保部簽署清淨空氣合作協議
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2.04.09~2012.04.15)
發布單位:環保署
美國加州與中國大陸環保部簽署清淨空氣合作協議
為強化與協調提升空氣品質的努力,美國加州與中國大陸環保部首次簽署在次國家級政府與中國大陸間簽定的合作協議。為期2年的協議將建立合作關係,以強化來自工業與交通空氣污染的防制策略。此計畫將鼓勵雙方共同努力保護公共健康、促進乾淨與高效能源,保護環境與天然資源,以及支持永續經濟成長。雙方將強化監督空污減量計畫執行與執法之機構及治理架構,並分享有效的規管策略、政策、計畫與獎勵辦法。同時將分享執行空氣污染法規的主管單位之組織架構與設計資訊,包括加州的區域空氣品質管理轄區網絡,雙方也同意共同參與空污減量計畫的設計、架構與運作之合資、夥伴協議與資本投資,並將彼此互訪、進行雙方共同感到興趣的科技與策略合作研究。
歐盟執委會提出自願性產品綠色驗證方法
歐盟執委會提出能使企業計算並傳達其環保性質及其產品環境足跡的泛歐盟方法議案,此自願性計畫-「建立綠色產品單一市場」將利用歐盟聯合研究中心具爭議的生命週期評估方法,計算產品的環境表現。此計畫將有3年測試期,旨在發展特定產品之綠色規則與基準、協助企業環境足跡方法應用及評估不同的遵守與驗證系統。歐盟執委會將衡量各種向消費者傳達產品與機構綠色憑證的策略,包括包裝和價格顯示。近期3大歐洲工業組織去函歐委會主席,表達對歐盟立法環境足跡方法的擔憂,表示此法使業者處於不公平競爭與市場扭曲,因消費者可能根據不可靠及誤導的資訊做出購買決定,並宣稱此綠色方法無法公平處理全球供應鏈的複雜性。歐洲汽車製造協會秘書長表示,生命週期評估忽略了產品與供應鏈的複雜與多元,目前「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方法忽略了各產品依消費者而製的差異與變化。歐洲零售商與國貿組織表示支持此法,但建議此計畫維持自願性質。
歐洲環境署研究如何改變行為達到節能
歐洲環境署(European Environment Agency, EEA)發表報告,調查需要什麼來改變消費者行為以達到節能。EEA報告回顧近期行為改變與能源使用的研究,發現透過以下幾點可改變行為。一、能源效率政策依影響消費者行為的因素而定,如科技發展、普遍經濟情況、年齡、社會規範、信念系統、文化特色與市場策略等;二、關於能源消耗,改善提供反饋(feedback)的方式,若無適合參照架構,消費者將不知其能源消耗是否過量;三、了解能源基礎設施在決定民眾認為什麼是「正常」能源消耗上扮演主動角色,如駕車方式、居住的房子與能源服務配送方式皆影響其對能源的看法;四、改變目前能源產業商業模式,讓消費者能主動參與能源市場,如更彈性的能源費率可使智慧電表提供之即時資訊產生最大效益。並非所有消費者對上述改變反應皆一致,實施能源效率政策可能引發反彈效應,但應不致高於這些政策所帶來的好處,且須考量能源效率政策還有就業、健康與競爭力等多元利益。
OECD主辦第2屆綠色成長知識平台年會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秘書長日前在第2屆綠色成長知識平台(Green Growth Knowledge Platform, GGKP)年度會議致詞表示,GGKP已成為散播綠色成長分析、專業知識與經驗最創新的工具與平台,它代表綠色成長知識交流的最尖端,並在知識缺口持續存在處推動進一步研究,目的在支持各國設計與落實各自之綠色成長策略。GGKP於2012年墨西哥會議之後,理事會成員已進一步推動會議中所界定之3個優先主題的相關研究計畫發展:指標、創新、貿易與競爭力。本次會議集中討論於2大主題:1.全球價值鏈的綠化; 2.綠色成長的測量與報告。事實上,政府與民間企業已開始使用綠色成長指標,透過更全面的運作成本估算,計算出環保成本與風險。目前最大的挑戰在於為建構與普及化綠色成長測量框架建立共同基礎,以利綠色成長指標在各國的應用。
德國環境署推出提升生產物質效率資助計畫
德國環境部長Peter Altmaier日前在漢諾瓦貿易展,提出新的提升生產製程物質效率優先資助計畫。環境部依德國環保創新計畫,預計提供2,000萬歐元資助此計畫,目標在優化製程以節省天然資源。德國製造業物料成本居高不下,2009年原物料、附帶補給品與燃料的平均成本,約占總產值的4成。除成本因素外,原物料的開採、加工、使用與廢棄物處理,都會對環境產生相當衝擊。科技的現代化可使原物料成本節省兩成,因此該新優先資助計畫的目的即在提高此方面的潛能,並協助落實「德國資源效率計畫」(Germany Resource Efficiency Programme)。這項計畫將資助會促進下列作為的創新試行方案:一、採行高物質效率的生產製程;二、取代高物質耗費的生產製程;三、使用剩料及廢料作為二次原料。
世銀資助中國大陸減少大都市壅塞及碳排放
世界銀行已批准撥款1,800多萬美元給中國大陸,以支持其緩解大都市的交通壅塞並削減溫室氣體排放。來自「全球環境基金的大都市壅塞和減少碳排放」方案的款項,旨在建立政策架構來減少中國大陸大都市交通壅堵和溫室氣體排放量。該方案在城市層級將支持創新方法的改善公共交通試點示範:1.在蘇州,該方案將重點放在購買清潔能源公車、建構交通乘客資訊服務系統、評估特快公車線等措施;2.在成都,將專注於提升交通控制系統、改善公車站通路、使用資訊科技來進行交通需求管理、停車政策試點實施等措施;3.在哈爾濱,將集中在建設公車優先車道、提升現有公共交通調度中心、計程車管理和資料中心等措施。該方案在全國層次將提供技術諮詢服務給交通運輸部,來發展永續城市交通的政策、策略和技術準則。
英國政府與能源密集產業達成新氣候變遷協議
英國政府與50多項產業達成新氣候變遷協議(Climate Change Agreements, CCAs),宣稱2020年前將提高英國能源最密集產業11%能源效率。CCAs為氣候變遷減稅措施,獎勵英國污染最重的企業提升能源效率並減碳,新協議將施行至2023年,若達成所有能源效率目標,能源與氣候變遷部表示將可減少1,900萬噸碳排及1,000億度電(100太瓦小時)能源消耗,預估9,000處共51項產業將可省下3億英鎊花費。CCAs涵蓋多種產業,從鋼鐵、化學、水泥等大型能源密集產業到畜禽密集飼養等均有,它們是自願性的,能提供非住家用戶氣候變遷稅賦減免,參與產業可減稅達90%。新能源效率標準各產業不一,最高的有洗衣業25%,養豬業22.7%,蛋農20%,最低的如製鋁業2.8%,鑄造業3.4%與鋼鐵業6.2%。目標皆根據產業代表繳交資料而訂,並能反映「具成本效益」、「實際可行」與「高能源效率」。新協議於4月1日生效,將在廣泛諮詢業界使其簡單化後由環境署管理,並於2016年再檢驗,評估各產業能源效率目標所達進度。
義大利實施塑膠袋禁用法令
義大利環境部與經濟部部長簽署跨部會政令,釐清2012年3月24日制定的國家塑膠袋禁令要求。商人須停用傳統1次性使用的塑膠袋,轉用可生物降解、可堆肥或符合其他特殊規定的生質塑膠袋,未遵守者將於2013年5月27日起罰款2,500至2萬5,000歐元不等,塑膠袋量大者罰款可能更高。除可生物降解或可堆肥的塑膠購物袋外,部分非可生物降解或可堆肥塑膠袋可合法使用,包括厚度200微米以上且含回收塑膠30%以上的食品用塑膠袋、厚度100微米以上且含回收塑膠10%以上的非食品用塑膠袋,以及由可重複使用紙類、自然纖維織物、聚?胺纖維與其他非聚化物製成的袋子。此法令終於釐清了塑膠袋管理辦法,將增加友善生態的塑膠袋使用,有助義大利政府跨部會經濟發展委員會剛通過的減碳經濟。
洛杉磯地區推出地下雨水截流計畫
對於南加州的水道,暴雨逕流一直是主要污染源。1項新計畫不但可使水質變乾淨,甚至變成飲用水。當地官員一方面期待利用新計畫應付逕流污染,同時解決飲用水缺乏的雙重難題。洛杉磯地區水質管理會已發布新規定,將提供強烈誘因鼓勵城市彼此合作提出計畫,來截流並過濾雨水。這些計畫不但可以讓逕流不再污染水道,還可改善地下水的供應量,讓地下水最終成為飲用水源。然而,利用土壤及植物自然吸收及過濾雨水的區域性計畫往往非常昂貴,高成本對這些計畫造成威脅,雖然當地解決問題的誘因特別大,原因除了缺水,更因南加州的海灘是地方重要的經濟命脈,每年可帶來數十億美元的商機。反對人士卻認為新辦法不符合加州與聯邦的水資源規範,也有人堅稱確保水質是州政府的責任。環保團體則無法接受新辦法給予已實施地下逕流截流計畫的城市暴雨雨水污染檢驗豁免權。
研究指出污水進行藥物移除額外處理的效益差
由於傳統污水處理廠並無移除人體排出藥品之設計,於是大部分藥品最終被釋放到環境中,影響生態。此問題的解決方法之一是以能移除藥品和其他異質物(如農藥)的科技升級現有污水廠,另一方法是在已知集中源頭(如醫院)實施處理。然而,每個額外處理過程都可能導致額外環境影響,故當衡量成本效益時應加以考量。一項研究評估處理生命週期對環境的影響﹝包括優氧化、氣候變遷和(生態)毒性等﹞,並聚焦於包括抗生素和止痛藥在內的10種廢水中常見之高濃度藥品。根據生命週期分析結果,研究中分散和集中處理廠的額外處理,會造成顯著額外環境影響(與能源和化學品消耗相關的),研究人員將之描述為「效益相對不佳」。額外處理方法的比較顯示,臭氧處理或活性炭可能比紫外線處理較佳,以及升級傳統處理可能比實施分散處理更合適。